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七八二章 破立之困(三)

    主流都反宋儒的理學。

    但宋之前,還有唐、漢、先秦、孟,一直到最原始的六經、孔、以及三代之治。

    這裡面,包括大順降衍聖公為奉祀侯;將儒廟裡孔子的地位從師聖二位一體往下拉了一格,也算是源於大順立永嘉永康學派學問。

    因為,按照那一派的思想,孔子是“述道”,而不是創道。

    道,在三代,在堯舜禹,在商湯文武周公。

    孔夫子只是將早已經存在的“道”,記錄、敘述出來。

    而這麼一搞,也就給了那些想要搞死劉鈺的惡政隱派,一個巨大的操作空間。

    即便不提他們想要搞死劉鈺的捧殺手段,只說單純的學問問題,管仲就是大順儒學“退到哪”這個問題的一個象徵性人物。

    而且,之前掛在奉祀侯府前的那塊“披髮左衽”的羞辱匾額,也是因管仲而引發的感嘆。

    如何評價管仲,其實就可以直接影射這些年劉鈺的改革。

    孔子對管仲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

    甚至給了一個“如其仁!如其仁!”的評價。

    孔子一般不會輕易給人“仁”的評價,縱觀當時,得到這個評價的人真就不多。

    而孟子,對管仲的態度,應該說是相當低的。

    公孫丑就問過孟子,說先生如果在齊國掌權,能取得晏子、管仲那樣的功績嗎?

    孟子頗為不屑,認為拿管仲和他比是對他的侮辱。齊國人口那麼多、土地那麼大,真要是他上去的話,以王道而統天下,“由反手爾”。這麼好的基礎,管仲又幹了那麼久,也沒體現啥能力啊,誰上誰都行。

    關於管仲的評價,對於那些反對劉鈺的儒生而言,一部分……指的是不是處心積慮想要捧殺劉鈺的、比較低級的反對劉鈺的儒生,這裡面的意思,一樣可以用在劉鈺,或者用在大順身上。

    這麼多的人口。

    這麼強的國力。

    就不過是敗羅剎、收西域、徵倭國、下南洋這點小功勞而已。

    若是用王道的話,統一天下,易如反掌。這哪裡是功勞?

    這分明體現了劉鈺等改革派的無能。

    這種隱喻,是比較低級的。

    對劉鈺的傷害,幾乎是零。

    皇帝根本不在意,反而不過覺得這些人也就是懷才不遇、發發牢騷,大順也確實該反思一下怎麼解決生員太多、舉人太少、官缺更少的錄取比例太低的問題。

    懷才不遇,自覺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也很正常,無需在意他們的評價。

    當然,這種評價本身,也是大順的官方儒學“破而未立”的體現。

    因為本身來說,當年孔子和孟子怎麼評價管仲,就是後世南宋時候,永嘉學派和朱熹關於道統的爭論。

    陳亮評價漢武帝、唐太宗,並且認為他們傳承了道統。

    朱熹認為,他們沒有傳承道統,因為他們的出發點是利不是義、是邪不是正。

    類比於過去。

    就是孔子認為,管仲雖然這樣、雖然那樣,但是保護了諸夏免變夷狄、九合諸侯使得百姓免於戰火,如其仁!如其仁!

    而孟子認為,管仲的出發點是霸道,不是王道,所以管仲很一般。

    其實就是一回事。

    也難怪為什麼葉適等人,包括儒家文化圈裡的外國人,如太宰春臺等,都覺得孟子是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