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七七五章 爭功(四)

    說到這,幕僚也不得不承認一些事。

    實學,或者說雜學,被劉鈺這二十年搞得已經相當複雜。即便說從六七歲開始學起,真的能學明白,也得下極大的功夫。而且很多純粹是熬人的手段,比如無休止的解算術題目、背誦一些稀奇古怪的通識,論要下的功夫,這的不啻於自小熟讀經書。

    幕僚的意思就是說,真到了童生試之後,再於官學搞分齋教育,實在是來不及了。

    可要是,那些學雜學、實學的,也能通過分科考試,得到生員身份,只怕不只是江蘇,而是全國的生員都要罷考抗議的。

    朝廷已經有個武德宮學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了,現在連生員都可以通過這些亂七八糟的學問考取了,那你大順不想當這個天子,我們找別人來當。

    然後,幕僚又道:“如果,自小就開辦一些夾雜實學的課堂……這考秀才、考舉人、中進士,難道也要考這些實學學問?若不考,誰人肯學?”

    “是以,就算官學搞分齋教育,入學年輕的十七八、年長的四五十,竟要他們再去和那些自小學實學的爭競?”

    “正經學問不及人、實學學問亦不及人,都是一知半解。又有何用?”

    “那還不如不改,朝廷就花錢養著就是了。”

    對這個問題,林敏也確實頭疼。

    現在被劉鈺這麼一搞,在學問上,出現了嚴重的割裂。

    家裡窮的,為了將來有個穩定的工作——比起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科舉,去學點實學當會計、當翻譯、當船員什麼的,幾率怎麼也更大一些。而且關鍵是還管飯,劉鈺和一批新興商人每年投不少錢搞實學教育——這些家裡窮的一般會選擇專門的實學小學堂。

    而但凡家裡有點錢的,肯定想著獲得一個特權身份。讀私塾、請西席、去家學族學,讀到十六七歲參加縣試,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而且,幕僚其實已經說的很委婉了:就算官學搞分齋教育,找工作也不好找。人家真正需要實學學生的,比如墾荒公司要學農學種棉花的,是腦子有病啊,不去專業的實學學堂招聘,去招這些官學分齋的半吊子?

    要在官學搞這種分齋教育,實際上就是培養出一大批半吊子,那實際上還是啥用沒有。

    假裝好像是有所改革,但實際上根本沒有意義,實在是流於形式。

    而流於形式的目的,又必然是為了形式,那這種形式又得不到半點政績,根本沒有用。

    既如此,改之為何?

    這幕僚又道:“如今蘇南各地,各式實學小學堂,不下數百座。固然能夠升入中學堂的,少之又少。”

    “但本來,孩童六七歲到十三四之間,也幹不得什麼農活。何不去小學堂混口飯吃,國公與那些新興商賈,每年投資亦不過,但管四五百學堂一頓早午飯還是管的起的。”

    “兩文錢一支滑石石膏筆、三五文錢一塊大青石板、再配一塊破布方便擦去膏筆筆跡。也不花許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