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七二零章 割裂(二)

    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

    朝堂上發生的這一幕,其實說明了一件事,大順的內部已經割裂了。

    不過從大順開國之初就是割裂的,皇帝也壓根不準備彌合這種割裂。

    相反,還想要搞兩個政府,自己居中調節把控權力,通過互相的割裂來達成平衡,皇權做超然仲裁者。

    這源於大順開國之初選擇的制衡政策,並且將皇帝自己的思維都制度化了。

    然而,實際上這種割裂遠比皇帝想象的更為複雜。而且絕對不同於開國時候故意留下的那種牽制科舉官員的割裂。

    形似,神不似。

    蘇北的事已經發生,人也槍斃了,道德上的“屎盆子”也扣下了,人也不可能再活過來了。

    但這一切只是個開始。

    要均田,要填補鄉紳被幾乎一網打盡的鄉村,要提升那裡的組織力為後續的淮河二期工程和新海堤做準備,這都需要人才。

    但這些人才,有著非常尷尬的地位,所以不太好選。

    皇帝選拔的地點,選在山東登州府。

    此時的山東登州府,許多年輕人都在朝威海、即墨等地行進,他們要參加一場考核和選拔。

    登州府是劉鈺起家的地方。

    伴隨著海運興起、對日對朝鮮貿易的深入,登州府逐漸興盛起來。威海港、青島港,都伴隨著海運而發展起來,更成為了大順移民遼東的重要中轉站。

    之前在這裡的新學體系,也逐漸建立了起來。

    朝廷並不撥款,這是原則問題,有錢撥款搞新學,沒錢建官學儒學?

    好在劉鈺靠著自己的錢撐著,又藉著海外貿易的捐助,登州府的新學體系已經漸漸成型。其實一年也花不了幾個錢,全國性的義務教育搞不起,一縣一府的還是搞得起的。

    考不進軍校或者科學院的話,剩下的人主要就去一些專科類的學校,主要學航海、會計、貿易、外語、農學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人們逐漸發現了新學畢業後真能找到工作,這新學也就漸漸振興了。

    朝廷是不承認新學學歷的,而且新學學的這些破玩意兒也確實沒法參加科舉。

    是以,前期只能以管一頓午飯的方式,吸引底層百姓讓孩子來學。

    而且十四歲之前就要分流,因為十二三歲已經能幹活了,百姓家裡不可能白養一個脫產的勞動力。

    也就是這幾年新學漸漸體現出了好處,不管是出海還是去外面闖蕩,朝廷不認新學學歷,那些公司和海商卻是認的。

    是以這幾年學習的多了,覺得是條出路。

    再不濟,還可以去學接牛痘之類的,混口飯吃就比在家裡種地要輕快些。

    這裡不比松江府,松江府的主流文化,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那是主導。

    而這裡,則是“中產”文化,主流審美是要有“一技之長”,而不是“一夜暴富”。

    會日語是一技之長,會法語是一技之長,會算賬是一技之長,會種地也是一技之長。

    此時,因為海運而興起不久的新港青島,幾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在那討論著前幾天朝廷貼出的佈告。

    朝廷要招募一些人前往蘇北。

    然而這份佈告,並沒有想象中那般受到歡迎和追捧,雖然這是正兒八經的朝廷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