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六九九章 少不入川

    劉鈺笑道:“再就沒什麼了。就是你們的子弟,別在西京也別在四川了。去京城或者松江府,去開開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

    “這可不是周鄭交質啊,你們也沒這個資格交質。就你們這點資本,江南資本隨便動動指頭,你們就萬劫不復,朝廷都用不著用朝廷手段弄你們。”

    “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個道理,你們應該比別人更明白。”

    “鹽,總是有盡頭的。總要學會新的發財手段,商貿方向。否則,朝廷這邊也不高興,我也不滿意。”

    對這個要求,陝西商人也只能連連稱是。

    暫不說這裡面的道理,只說朝廷給出的這些條件,他們不得不答應。

    他們現在還真就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

    先領著他們去科學院轉了一圈,既是為了推廣技術,也是為了恐嚇。

    如果他們不接受,那麼似乎朝廷轉身就會去扶植一個願意答應這個條件的王二麻子、趙三狗子,而且扶植起來非常容易。

    不缺資本,也不缺技術。

    至於道理,陝西商人也不得不承認,劉鈺說的這個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他也明白劉鈺說的意思。

    他們能夠在四川站住腳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亦無他、唯手熟爾,而川商對販鹽一事尚不手熟。”

    之所以他們能夠手熟,因為他們之前在兩淮販鹽。

    他們是兩淮鹽業的競爭失敗者。

    就像陝西商人之前自己和劉鈺說的那樣,一些西洋詐術騙術,都是先在東南流行。等著東南的人不好騙了後,拿到北方和西北西南,也就很容易騙到很多人。

    這就是所謂的近水樓臺先得月。

    而陝西商人在兩淮商戰中一敗塗地,但在販鹽上,打不過徽商,那還打不過川商嗎?

    作為此時全天下第二精通販鹽的商人團伙,打不過第一很正常,排後面的打起來還是頗為容易的。

    而劉鈺的意思,是說讓他們的繼承人,家族嫡子們,出去看看,不要這輩子就只會賣鹽了。

    再往內裡說,如果說只會賣鹽,這麼說也不對。

    而是說,如果沒見識過別的、不開眼看別的產業,鹽業是有盡頭的。

    到了盡頭之後,賺的錢用來幹啥?

    吃?喝?玩?樂?

    這些,花幾個錢呢?

    能壟斷食鹽業的,就可勁兒花,能花多少?

    賺的大量利潤,在不懂其餘行業的情況下,必然會流向三個方向。

    買地。

    放貸。

    科舉既包括苦讀,也包括捐錢給朝廷換功名,大鹽商要買的話,一般十萬兩銀子起步。

    這種捐是要看準時機的,比如鬧災了,這時候咔嚓一下捐出十萬石糧食,朝廷不給個統治階級入門券能行嗎?

    廣義上說,買地、放貸,也屬於工商業。

    總不能把金融、地產,扔到工商業之外吧?

    買地又不是自己種,標準的金融屬性,怎麼能不算商業活動呢?

    但,這不是劉鈺想要的工商業,也不是朝廷想要的工商業的。

    故而在大順這個特殊的國情之下,買地和放貸,是被排除到工商業這個概念之外的。

    是以,劉鈺的意思是說,如果只會“鹽業”這一個工商業相關的東西,那麼日後就肯定只能圍著鹽打轉兒。最終鹽飽和之後,就會投向非工商業概念的買地、放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