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六八五章 拍馬屁(中)

    皇帝想了想自己剛才的潛意識和第一反應,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其實,從他往下,從他這個皇帝到那些渴望軍功的軍官,確實都是被軍改之後的連連勝利帶動的思維轉變了。

    之前打仗,花錢多又賠的多,能不打就不要打。

    有時候是真打不起,太花錢了。

    現在呢?

    現在朝廷已經打了兩場短期之內不但回本而大賺的仗,一場伐日、一場南洋。

    而政治上不得不打的仗,且必然不太可能賺錢的,如西域和西南、川西、雪山等,卻也沒花多少錢。

    因為之前雙方的戰鬥力沒有代差,所以不敢輕兵冒進。

    平推最能發揮之前大順的優勢,但也花錢太多,否則沒法平推。

    而自從劉鈺在阿爾泰山來了場冒進之後,大順這邊發現,原來經過嚴苛訓練的新軍,千把人就能各處橫著走了。

    只要扛得住,那就叫中心開花。

    扛不住,才叫輕兵冒進。

    不少人甚至覺得,若當年之薩爾滸,以大順軍改中最精銳的青州軍,那就不是什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打了,而是會演變成劉鈺在阿爾泰山以北那一戰:中心開花,誘敵來戰,援兵未至,敵軍已潰。

    有時候,一場規模不大的戰役,會有很大的影響。

    劉鈺在阿爾泰山那場不算,因為刷的名頭有點多,叫不少軍官覺得不好複製。

    但,之後大順又打了兩場不大的戰鬥,直接導致了大順軍隊的好戰風氣。

    一場,是在西域,纏回叛亂,仗不算大。

    騙了大順的駐軍出來,千把新軍被圍住了,結果大順這邊結車為陣、步兵結陣,利用快速變陣主動進攻,隨軍的野戰炮轟其一處,步兵突擊以點破面,竟以一千破兩萬。

    從那之後,大順千把人的部隊,就在西域橫著走了。

    而如果那場仗大順的千把人被殲滅了呢?恐怕,就變成“不可擅動,不可冒進、不可輕敵,必要幾路分進合擊”。

    另一場,則是在西南,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從北邊調集的精銳部隊孤軍深入,結果直接列成了三線橫隊,兩輪齊射,一波衝鋒,總共花了七分鐘,解決了戰鬥。

    仗都不大,但其戰略意義巨大。

    戰略上,打場仗,就要出動上萬人的規模和後勤;與一兩千人橫著走,是有極大區別的。

    從一開始軍改,劉鈺就不學普魯士,而是要求大順的新軍訓練重點是陣型,尤其是行進間變陣、橫隊縱隊方陣的快速變換,這種因地制宜悄悄地得到了回報。

    戰略上的回報,就是大順軍官湧現出一批激進派,好戰的激進派——打勝仗才激進,老打敗仗誰肯打仗?而連續兩次都是冒進之後,敵人既啃不動,野戰也勝不了甚至被直接一波捅穿。

    這種情況,也直接影響了朝廷對邊境問題的態度。

    具體表現,就是劉鈺問皇帝的“第一反應”。

    第一反應不是“好不好打”,這已經根本不需要考慮了。而要考慮的,則是“什麼時候打才合適”。

    而這,恰恰拍中了皇帝最得意的馬屁。

    李淦整天間想的就是追漢齊唐,但這種追求,有兩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