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六八零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

    反正是既不可能去幹老死不相往來、全程看熱鬧的在蒙古放貸往羅剎賣茶的那群人。

    也不可能去喝那些隔著八丈遠,而且明顯吃不飽的陝西資本集團,自然也就只能是琢磨著吃兩淮資本集團了。

    站在朝廷內部勢力和路線鬥爭的角度看。

    當年的榆林、延安老兄弟勳貴們,現在找到了新的發財路子,那就是海外擴張。

    而這幾年徵準、西南改土歸流、入藏崛起的新軍功勳貴集團,他們極度渴望戰爭,他們是最能理解什麼叫“獨漢以強亡”真正意義的一群人,巴不得在邊境地區整天打仗好刷軍功——朝中喊著要郡縣漢四郡靜海軍節度使脅迫緬甸等口號最響的一群人。

    西南和入藏,四川都是最好的基地。那麼,讓四川發展起來、讓四川的鹽收到錢便於週轉軍費,他們肯定是支持的。

    這就是路線鬥爭問題。

    以劉鈺為首的老勳貴集團、和以這幾年戰爭爬上來的新軍事貴族集團,是強烈要求對外擴張的。

    而對外擴張的前提,是內部穩定,是內部能收的上來錢,是內部不要把錢花費在高額的修運河、賑濟洪澤湖每年洪災上。

    要把錢用在造軍艦、造大炮、買軍裝、發軍餉上。

    這群人,是油門。

    而以兩淮鹽業、運河貿易為經濟基礎的士紳集團,他們則是帝國的剎車。

    他們保守,因為他們的財富來源於地租,對外擴張的好處他們沒看到,只看到劉鈺打下南洋、大量稻米入境之後,他媽的原本賣一兩銀子的租子,現在只能賣八錢銀子了。

    對外擴張抽象上來講,對帝國是有好處的。

    但要考慮大順的特殊性。

    英國的保守派,包括土地貴族、鄉紳集團,他們支持對外擴張。

    因為,他們的地租和英國的呢絨出口息息相關:呢絨不是英國特產,荷蘭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普魯士奧地利,全都能搓呢絨。

    不進則退。沒有退路可言。

    大順的保守派,尤其是鄉紳集團、土地主,他們為什麼支持對外擴張?怎麼可能支持對外擴張?

    絲綢生絲,不是呢絨。

    對不起,全世界最優秀的貨就在我這,愛買不買。

    不買?不買就學法國,搞國產替代,三年之內差點讓高端絲織業崩盤,里昂的高端絲織工匠怒罵科爾貝爾的“遺毒”;或者,不買就學瑞典,拍拍腦袋,要在靠近北極圈的斯德哥爾摩養蠶。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江南的生絲不愁賣。哪怕到太平洋鐵路修好的年代,西海岸港口的生絲也是往東海岸的重要貨物。

    坐在家裡也能收錢,拿著槍炮打出去也能收錢,而兩者收的錢是一樣多的,誰腦子有病啊往外打?

    哪怕是松江府集團,那也是被劉鈺用鞭子抽、順便在棍子上綁個胡蘿蔔抽出來的進步。實際上,去大西洋奪取東方貿易主導權的效費比,現在看真的不怎麼高,如果不提前考慮工業革命的市場問題的話。

    畢竟當買辦躺著賺錢多舒服啊,英國東印度公司不也想躺著賺錢賣東方棉布嘛。

    只是其國內的羊毛地主階級勢力大,不准他們躺著賺,用套上議會皮的封建鐵拳教了教他們,讓他們明白誰才是真正的統治階級。

    況且來說,對外擴張,需要稅收,稅改動的誰的利益?南洋物產的大米瘋狂往國內運,穩定國內米價,動的又是誰的利益?

    甚至於,劉鈺整合了對外貿易的力量,動用各種手段快速完成了壟斷,後果是什麼呢?

    後果是原來丹麥、瑞典、葡萄牙、英國、法國、普魯士,奧地利,大家都來買貨。誰給錢多,就賣給誰——製茶業最風光的三五年,就是奧斯坦德公司沒解散之前,在廣州打貿易戰要破英荷茶葉壟斷的時候。

    現在呢?現在是松江府資本集團拿到了定價權,給個差不多的價,愛賣不賣。

    有本事,你自己送到加爾各的、自己送到孟買去走私嘛。

    問題是一群讀經的,知道孟買在哪嗎?知道什麼叫季風什麼叫洋流什麼叫印度洋暴風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