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

    總之,加個罩子,把自己罩起來。確保沒有外部影響和傾銷的情況下,自己使使勁兒,追上外國貨。

    不提什麼內部市場是否夠大的問題,也不提什麼缺乏歐洲市場的英國內部產能相對過剩等,那是後話。只說現在,英國政府的暴力手段,至少在此時,是無法用的。

    兵法雲:半渡而擊。

    現在大順在歐洲就是一種“半渡”的狀態。

    立足未穩。

    英國海軍若是不惜一戰,現在就全體出動,就大順西洋貿易公司這幾條船,全都得交代在這。

    賭國運。

    賭這麼一打,大順那邊就慫了,再也不敢來大西洋貿易了。

    然後雙方和談,英國取代荷蘭的地位,大順拱手交出東方貿易品好望角以西英國獨家壟斷權。

    可劉鈺狡猾的很,之前和瑞典合作探路,明明路都探清楚了,卻一直窩在家裡不動。

    憋到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雙方打得筋疲力盡的時候,才忽然出手,試圖在歐洲站住腳。

    接著就非常無恥地解開了阿姆斯特丹金融市場的寒冬,使得大量的貴金屬投資流向中國,不惜給到了7%的高利息。

    然後又非常噁心地在路易斯堡問題上和稀泥,讓英國王室這個“神羅選帝侯”的尷尬身份,無法在戰後的怨氣中加稅。

    沒錢,沒法打仗。

    對英國來說,現在開戰就是劉鈺眼裡的最後機會了。

    只要現在不開戰,劉鈺就可以慶祝了——他所有有賭的成分的決策,到這裡就算是賭完了,剩下的按部就班就是了。

    因為劉鈺在歐洲拉起了武裝中立同盟。

    時間拖得越久,大順在歐洲的根基越穩,武裝中立同盟的籌碼就越大。

    “中立”本身,不是籌碼。

    但“中立”前面加上“武裝”二字,那就是極大的籌碼了。

    於是,英國的選擇其實被劉鈺鎖死了。

    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現在就開戰。

    要麼,就只能把開戰的主動權讓給大順了。

    很簡單,假如英法再開戰:

    英國人是選擇“中國人的中立估計靠不住,奶奶的,順便把武裝中立同盟一起宣了吧”?

    還是會選擇“希望他們能夠保持中立的立場,千萬不要過分刺激他們,甚至不要給他們任何戰爭的藉口”呢?

    這不是信不信的事,而是必須要信且必須一廂情願地相信。

    但,沒有選擇半渡而擊賭國運,又促使英國人不得不落入劉鈺的圈套中。

    相信中立,並不代表什麼都不做。

    而是要在不爆發全面衝突的背景下,在邊緣地帶搶佔空間。

    這個邊緣地帶,就是印度。

    對英國來說,即便不談東印度公司的利益,只說純粹的國家地緣戰略,伴隨著大順甦醒,印度的重要性迅速提升。

    只要在大順尚且中立,還在消化東南亞的時間,拿下印度,英國才有了和大順在將來全面對抗的基礎。

    否則,就是各玩各的:只守在大西洋,中國貨確實去不了英國,但卻可以通過各種中間商去歐洲,而英國也無法對大順進行任何實質性的威脅與反制。

    而在經濟上,感受到東西方紡織品的巨大差距,英國人確信至少30年無法追趕——30年,是英國人過度自信的體現——那麼能打敗東方紡織品的,也只有東方紡織品了。

    而東方會紡織棉布且技術能和大順對抗的,也只有印度。

    如果棉布流行不可避免,且如果歐洲棉紡織業落後東方几十年,那麼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控制印度,以印度棉布擠壓大順在歐洲的市場,維繫英國的商業利益。

    有些事,是沒辦法的。

    當大順的紡織品走入歐洲後,英國的呢絨出口肯定要下滑的,航海條例管得到本土和殖民地,卻管不到那些歐洲國家買棉布。

    既然這是不可避免的,那麼以東方商品打敗東方商品,也就成了唯一的可選項。

    至少,航運貿易的錢,還是本國在賺。航運貿易在發展,也就意味著航海業不會衰落,那就至少可以保證本土和殖民地不遭到傾銷。

    按說,這時候也有破局之法。那就是把印度全面放給法國,讓法國和大順爆發衝突,離間中法。

    但,這不是優秀的政治家能做出來的決策,這得是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