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

    “武皇有開邊之意,卻又憂戶口減半窮兵黷武之議。是以,當從西洋人那擇其善者而學之。”

    “西北西南,你們肯定是不肯出錢的。那就只能調動朝廷的財政力量。”

    “鯨海南洋,卻有利可圖。朝廷財政就不必出錢,允你們取利。”

    “此正國家之大略。你們日後亦有拓土攘夷之從功。”

    “總之就是,不賺錢卻不得不花錢的地方,比如治水、賑災、開邊、西域等,朝廷出錢。”

    “賺錢還能順便開拓的地方,你們出錢。”

    “賺錢,但是會危及社稷安穩的……你們最好別往那投錢。你們要真是不服氣,想試試說我就投了,能怎麼樣,那也可以試試。對吧?”

    “為啥非要成立公司,為啥非要讓你們幾個佔住風口?一句話以蔽之,好管。”

    “幾十萬士紳,朝廷肯定沒法查他們侵田奪地、明察秋毫。”

    “百十個、最多幾百個豪商,孩兒軍還是盯的過來的。你們說,是吧?”

    “其實這也算是在培養一批財閥……”

    一眾商人毫不在意劉鈺說的最後幾句話,這是基本事實,他們不用感嘆。而是對劉鈺給他們加上了一個“拓土攘夷之從功”的名聲,這就非常值得感嘆了。

    這便叫名利雙收。

    如果這真是國家大略的話,至少在皇帝死去之前,貌似不用擔心太多。

    至於以後……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這天底下,除了曲阜孔家,哪有二百年不倒之大族?

    “國公且放心,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我們這般做到百十萬身家的,亦算是商賈中的‘進士’了。該有的腦子還是有的。”

    “我們也想了,真要是‘逆天而行’,指不定哪天財產就被助捐了。如今既是能賺錢,又可為武皇開邊盡一份綿薄之力,如何不肯?我們也是識抬舉的人吶。”

    劉鈺笑道:“如此最好。也省卻許多麻煩。朝廷也是講道理的,只是不講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那種道理。總之,讓錢動起來,你的錢才安全。”

    “我帶你們來南洋,這也正是皇上的意思。陛下要幸松江府,接駕之事你說你們是不是得出錢?便是就算陛下非是那種鋪張之人,官員也不攤派,你們說你們自己出不出?”

    “陛下的意思,便是那揚州鹽商的錢,賺的是百姓的。這松江府的商人們,賺的是倭國的、西夷的。其中之別,是要分清楚的。既如此嘛,有那接駕的錢,倒不如多遷一些百姓往南洋。”

    “所謂,救急不救窮。這捐幾個錢、蠲免、救濟,是為救急;而使之遷南洋,是為救窮。”

    商人們聞此一說,趕緊流程性地衝著北邊流涕感激口呼萬歲。

    走完了流程,商人們心裡也算是踏實了。

    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和兩淮的鹽商尿不到一個壺裡,朝廷對他們和兩淮鹽商也是區別對待的。

    歷史上鹽商肯定是富得流油的。原本歷史上,滿清乾隆年間,六十年時間,根據約算統計,兩淮鹽商的純利潤,包括鹽場場商和運商加在一起,最高估計有5億兩,最低估計也有2.2億兩。平均下來,一年六七百萬兩白銀的純利潤是有的。

    按照估算,年運行成本大約是1600萬兩白銀左右,最低估計的利潤回報率,也在年均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