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

    眼看朝廷搞出這麼大的陣仗,廣東節度使也明白了朝廷要把這件事辦成千斤事的意思,一開始內心的緊張反而消散了。

    大順的事情,有時候就是這樣。

    不怕不好辦,就怕摸不清上面準備怎麼辦。

    他這個廣東節度使,本來對澳門就沒什麼太好的印象,或者說對那些和澳門做買賣的本地商人就沒什麼太好的印象。

    因為,他的上上上任,就是因為這事栽的跟頭。

    當年伴隨著大順海軍建設,大順終於有了膽量將貿易中心北移到松江府。而這也導致了廣東因為澳門緣故延續了一百五十年的特殊貿易地位開始動搖。

    大量的商人行賄遊說,希望當時的廣東節度使上疏,力陳在廣東貿易之諸多好處。當時的廣東節度使也就上了這麼一疏,結果正好踢在了馬蹄子上。

    其實原本的歷史上,圍繞著貿易中心地位,福建、浙江、江蘇、廣東四省,發生了很多“有腦子”的故事。

    比如施琅,臺灣事後,私下和英國荷蘭接觸,希望把臺灣、福建作為唯一的貿易中心,關閉其餘的海關,以此保持貿易利潤。

    比如滿清粵海關的監督,“禮賢下士”,親自跑到澳門,去丈量英國船隻的大小,和東印度公司的人私下談判,給予減稅政策,希望把貿易額從澳門引到海關。

    比如與澳門貿易的華商,遊說找人,希望廣東巡撫上疏言“夷船停泊黃埔,逼近省城,早晚試炮毫無顧忌,未免駭人聽聞”,從而希望上面把各國商行全都遷到澳門,而不是在廣州。

    以及寧波海關降稅吸引英法各國船隻去浙江貿易,引發英國商人駕船直撲天津上京“告御狀”事。

    用後世一個很流行的詞,這也算是一種“內卷”了。

    但這種內卷,也是得看高低官階的。

    比如海關監督、縣令之類,當然希望貿易在他們那,收益極大,油水很足。

    然而到了節度使這一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無過就是功。

    而且海關又不歸節度使管,他們肯定是不希望這些亂七八糟的事發生在自己治下。

    前一天還是朝廷宮廷的門客,後一刻就成了傳播洋教的臭狗屎,這種事朝廷辦的多了,和西夷打交道,節度使也怕指不定哪天朝廷態度又變了呢。

    栽跟頭的上上上任節度使,就是因著貪財,踢到馬蹄子上了,結果下場悲哀。

    如今這廣東節度使雖然也貪財,但是現在各國商人多數都跑去松江府貿易了,他就算想貪,這邊的商人買辦也給不出讓他足夠心動的價碼。

    又有前車之鑑,從之前鼎盛時候行賄遊說以十萬計,到現在最多幾萬兩銀子,比之一個節度使封疆大吏的前途,選哪個?

    再者除了歐洲開戰這幾年澳門迴光返照了一點點外,其餘時候都是貿易奄奄一息,哪有足夠的錢財行賄?

    行賄是一種投資,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自身都沒有商業機會,行賄有什麼用?

    種種原因,使得廣東節度使對處置澳門,毫無顧慮。

    而且在確定了朝廷要辦成千斤事的態度後,他連後面該怎麼收場都想好了:當地官吏、士紳、商人、走私販子,抓一批,嚴刑拷打,證明他們沆瀣一氣、欺上瞞下,就可以把他自己摘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