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

    “死人,是肯定要死的。你們也不用怕有人藉著死人來說事。照著墾殖臺灣、遷民錫蘭來看,又是些黃淮中原的人水土不然不服……一半一半吧。”

    “但說起來,這事又不是募民一個給多少補貼,而是你們花錢僱人去幹活。”

    “這要是募民墾殖一個給多少補貼,你們多半也幹得出來在海上把他們全弄死騙補貼的事。但僱人幹活就不同了。”

    “所以,你們也放心,朝廷不會因為遷民墾殖死一半的人,就治你們的罪。”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儘管問。”

    聽到劉鈺連這個也考慮到了,商人們也就沒什麼不放心的了。

    雖然具體的細節還沒談,但他們憑藉多年的經驗,也大約考慮到了該怎麼辦了。

    地,肯定不是第一年就能墾殖出來的。

    墾殖是需要花錢的。

    這都需要投資。

    包括買耕牛、鐵器、農具、籽種。建造房屋居住,雖說南洋不冷,但最起碼也得遮雨。

    至於怎麼賺錢,那也簡單。

    稻米貴,幹活的就不吃稻米唄。

    種點木薯、地瓜、土豆、菠蘿蜜之類的東西,給幹活的吃。

    日本那邊不也是這麼幹的嗎,大米要賣了,再買便宜的糧食吃。

    至於找人,那也不用他們親自去辦。

    只要產業做起來了,自有人會在災區或者各地收購人口。

    比如說欠了高利貸的,十兩銀子對佃農來說就完全還不起了。到時候,出十兩銀子還了債,給人口販子點中介費,去南洋幹活還債就是了。

    當然,在大順這不叫奴隸。這叫契約長工。

    又或者,沿海的地方遭災了,將來肯定會有專門的產業鏈的。人口販子帶著糧食,去災區挑人,跟逛牛馬市差不多。挑好人之後,沿途準備糧食,把這些人或者送到船上,收錢走人;船把他們送去南洋,那邊接手就是了。

    以這樣的成本來算,肯定是賺錢的,而且還是賺很多那種。

    再想想,也確實如劉鈺所言,真要是將來南洋發展起來了,還真怕黃河不氾濫呢。

    就算是將來種棉花、種靛草,也得先把糧食問題保證了。保證了糧食,日後再往那運人,成本就更低了。

    再算算,就打平均成本二三十兩銀子一個人,以朝廷漕米固定價一兩二一石來算,應該一二年就能回本。

    日後就全都是賺的了。

    他們內心也明白,自己和小農不一樣。

    所謂莊稼不收年年種。

    可對小農來說,今年不收,就意味著破產,意味著要把僅有的土地賣出去,或者借高利貸。

    而對他們來說,今年不收,最多賠錢,並不會逼到賣地籌錢的地步;明年收了,去年賠的錢,也就賺回來了。

    況且,種大米,按照南洋正常的米價,可能收益低一些;按照朝廷定死的買辦價,可是不低。

    不過這是漕米,搞不好要掉腦袋。那就先保證漕米的產量,在保證之後,日後什麼賺錢就種什麼唄。

    想來朝廷會撥一些土地給他們,而起肯定不會小。只要能保證漕米,撥給的免稅的土地,日後種什麼只怕朝廷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些人甚至從當年甘蔗園和糖廠的經驗中,想到了一些對付可能的長工逃亡的辦法。

    南洋甘蔗園是靠荷蘭人對沒有居留許可證抓去服苦役,來迫使那些人不得不接受低工資。

    如今大順下南洋了,而且政策還明顯是鼓勵下南洋以緩解人地矛盾,這就不得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