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斤論兩花花帽 作品

第367章 國庫

    “又是一個豐收年啊。”

    天氣漸涼,林逸不得不罩了一身襟袍,長長的下襬,老是妨礙他走路,而且走不了幾步,上面就全部是灰塵,他居然有點懷念三和了。

    “託王爺的福,今年無什麼戰事,王爺又免了他們不少苛捐,百姓開荒不遺餘力,連山頭上都種了番薯、玉米,”

    林逸身後的戶部尚書甘茂陪笑道,“有了糧食吃,如今這安康城裡連乞丐都少了許多。”

    “賦稅這一塊,繼續進行改制,該減的減,該加的加,特別是那些豪門大族,不用客氣,走本王修的道,就一定要留買路錢。”

    林逸淡淡道。

    甘茂躬身道,“是,臣一定竭盡所能。”

    林逸接著道,“如今國庫可充盈了?”

    “這......”

    甘茂猶豫半晌後道,“啟稟王爺,洪州、嶽州、荊州免賦,這一應支出,皆是三和、南州支應,至於吳州和永安的綿絲、絹布、及馬草、鹽課、關稅還未送入內承運庫。”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林逸冷哼道,“這幫子閹人真是好狗膽啊。”

    承運庫分內外承運庫,內承運庫是皇帝的私人財產,歸宦官管,外承運庫歸戶部管。

    到了他老子即位後,內承運庫入不敷出,他老子便派自己的親信太監去往各地開礦徵商。

    這些礦監、稅使,依仗他老子的權勢開礦取銀,重徵迭稅,簡直是無惡不作。

    這些銀子一部分入了內褲,一部分被坐地分贓。

    最後可憐的是戶部,外承運庫空空如也,缺錢了還得要內承運庫撥款。

    現在,永安、吳州等地皆在他的掌控之下,但是,面積太大,人手不夠,他依然不能做到有效控制,把觸手伸到每一個旮旯拐角。

    只能靠原有的職能部門收一部分賦稅,真正的賦稅大頭,還在那些礦監、稅使手裡。

    眼前朝堂形勢不明朗,這些人自然沒有把賦稅押解到安康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