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斤論兩花花帽 作品

519、志氣

    大梁國的文盲率太高了,一萬個人中間,能找到一個識字的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大多數都是屬於貨真價實的“白丁”。

    現在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說培養多少真正的人才,促進醫學、農業與生物、科技、人文、社科、教育發展,而是提高人口識字率,加強人口素質。

    只有識字的人,才有能力推陳出新!

    沒有教育,生再多的孩子都沒用!

    教育是重投資,回報週期也特別長,必須要有極大的耐心著眼長遠。

    道理都懂。

    奈何口袋空空。

    大梁國的國庫老鼠猖獗,根本就沒有多少銀錢,連給官員、官兵發例銀都是勉強。

    新式教育的投入基本都靠各府州自籌。

    也就一般的大城才能有幾個像樣的新式學校,裡面大多數都是富家子弟。

    偶爾鄉鎮也有那麼一所,不過一般都是接近城市規模的大鎮。

    比如眼前的湯加河鎮。

    鄉村這塊,基本就是空白。

    林逸出於現實考慮,就把鄉村私塾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補充。

    給錢是不可能的,只能鼓勵當地鄉賢投資、資助。

    特別是對那些“德行著聞,為鄉里所敬服者”的土豪進行旌獎,光是去年一年,林逸就簽發了十塊大梁國“慈善楷模”的牌匾。

    有重大突出貢獻者,甚至減免賦稅,子女參加公考加分。

    總之是想盡一切辦法,不但讓偏遠鄉村的私塾運轉起來,還得大規模的擴張,保證所有鄉村適齡兒童能夠入學, 能夠識字。

    政府唯一投入的就是教材,每個鄉村私塾給個三五本教材, 全部教學內容都跟府城的新式學校同步。

    學滿二年以後, 參加當地統一升學考試。

    成績優異者, 可以進入府城中學繼續深造。

    三年中學畢業後,就可以參加大梁國的公務員考試。

    林逸本來想做個年齡限制, 最後發現完全想多了。

    參加考試的,基本就沒有低於十六歲的,甚至還有不少頭髮花白, 窮經皓首一輩子的老翁。

    他現在也終於明白,為什麼他嚷著要廢除“科舉”的時候,沒人反對。

    因為對許多人來說,這個學習的“成本”太低了!

    現在只要把基本所謂的課程學完了,就可以“跳級”, 參加考試做官了!

    從古至今, 就沒有過這種好事!

    詩詞歌賦不會, 文章不通的人再也不怕了!

    只要“算術”、“政治”、“歷史”、“物理”、“化學”中, 只要有一門滿分,甚至都可以破格錄取!

    “公子有所不知,”

    寬伯訕笑道,“這所私塾的老師便是老朽, 今日我就給他們放假了, 讓他們自由活動。”

    心裡腹誹,還不是你們耽誤的?

    要不然, 每日的這個時候, 他就該給學生們上課了。

    林逸笑著道, “那你們這一家子把持了莊子裡的政治、經濟、教育,確實很了不得。”

    他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稀奇。

    他雖然大力打擊土地兼併, 但是,現實還是現實, 在大梁國的廣大鄉村,最有錢的人還是這幫子地主鄉紳, 他們通常兼任族長、村長、校長、聯防隊長多職。

    鄉紳由於其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和文化地位有管理整個宗族乃至整個鄉里社會的權力和義務。

    雖然屬於政府的編外人員,但是在農村, 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他曾經感慨過,在這些基層宗親社會,窮人儘管努力, 要是能突破“天花板”,就算他們贏

    基本上不可能……

    “公子說笑了, ”

    寬伯雖然不明白林逸話裡的具體意思,但是也知道這是揶揄,昂頭道,“我們家小姐積極響應攝政王‘為大梁國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拿出了一萬兩銀子,用自己家的良田,建了大屋,能容納五十個學生!

    老朽不才,添為校長。”

    林逸拱手道,“失敬,失敬。”

    不過隨即好奇地道,“能把算術、格物講明白的,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這倒是實話。

    如今安康城很多學校的老師都是從三和抓過來的,本地老師甚少有能把算術和物理講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