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不皆然 作品

0218 星際迷航,外星生命猜想

    因為她太渴望分享了。

    “我一直堅信地球文明不是宇宙裡唯一的文明。”

    明知道眼前兩人根本不懂什麼外域生命,也和航天事業毫無關係,可是斷臂阿加塔教授還是說出了埋藏在心底的這句話。

    “宇宙浩瀚、廣袤,亙古、大極,包含一切,時間、生命、物質、空間。地球只是浩渺如煙塵般的一顆沙粒。地球上的生命訣不是宇宙裡存在的唯一生命,人類文明更不是宇宙裡唯一的文明。”

    此番論斷黑淵他們從考古學教授魏紅軍那裡也聽到過。

    微微點頭,黑淵做出認同阿加塔教授言論的表情。

    人便是如此,被認同被尊重是一種社交需要,這種需要又被叫做歸屬與愛的需要,是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裡極為重要的一層需求。

    因為黑淵表現出來的贊同和認可,阿加塔教授看他時表情變得柔軟很多,方淵此人比先前順眼多了。

    “國際行星探索計劃便是以此基礎展開的。”斷臂維納斯從高臺上下來,端起一杯紅酒獨自品嚐起來,她並不想和兩人分享手中紅酒,雖然他們此刻是她的聽眾。在她內心,這兩人還是不夠格的。

    她慢悠悠的說話,慢悠悠的品酒。

    “我所在的行星探索計劃只是運氣好,被分配到一顆擁有生命的星球。”

    “那顆星球的大氣層混濁,像木星一樣,也有風暴眼。從星球外觀測不到星球的內部情況。其實我們出發前對它有沒有生命是沒有期待的。”

    女教授說的是實情,行星探索計劃看似高大上,但投入巨大,收穫甚微,他們並不是第一次出任務,也不是唯一探索小隊。

    像他們這樣的標配9人小隊就有上百個,分散出去連點水花都見不到。

    行星探索計劃從最初的太陽系探索發展到周邊星系,又經過十幾年發展才有瞭如今的規模。人類掌握了遠距離傳輸飛行的技術,行星探索才真正走上正軌,跨出了銀河系。

    這個計劃口號喊得響亮,收效卻極為緩慢不堪。近5年才見成效。各外派探索小隊回來時偶然也帶著點讓科學家們欣喜的土壤樣本。

    只是這些樣本里除了最最原始的生命物質,根本沒有發現任何高等級生命體。

    事情從阿加塔教授所在的小隊傳回的信息開始有了轉機。

    收到小隊發現未知生命體傳回的信息時,地球上星際探索科學團的所有人都沸騰了。幾十年的汗水沒有白費。

    “我們小隊選擇從風暴眼進入星球大氣層。”

    “從風暴眼進入?為什麼?不危險嗎?”

    水澹峙的提問被女教授白了一眼,她放下手裡酒杯,狠狠瞪著短髮女人,對方問了個她的認知裡極為白痴的問題,她還不得不回答這樣白痴的問題。

    “這顆星球的風暴比木星上的大紅斑還大,可以容納幾百顆地球,風暴中心是一條漏斗形的空氣管道,對於我們的探索飛船來說,風暴眼實在太過巨大,中心反而是最安全的進入通道。”

    更準確的說法是該星球的大氣層在瘋狂肆虐,然而近地面一段距離卻奇蹟般地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