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魚之樂 作品

第68章 劈山為陵

    幾個時辰後,天色漸晚。

    吳良等人終於將這座山麓腳下與山腰探了個遍,依舊一無所獲。

    “若是賢弟的‘分金定穴’之術沒有誤差的話,我們恐怕就只能折回入谷時經過的那片密林中尋找了。”

    曹稟打了個哈欠,有些失望的道。

    除了霸陵以及之前盜過的碭山樑王墓葬群依山為陵之外,漢墓大多為覆鬥型堆土墓。

    而曹稟作為漢朝土著,難免便對陵墓形式有些固化思維,再加上本就沒有多少盜墓經驗,探完了山下自然而然的便認為已經沒有再探下去的必要。

    不過這種思維倒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一般情況下就算是依山為陵的石墓,入口也都設置在山下或山腰,不但施工難度要相對低一些,還比較方便後人祭拜。

    但事無絕對,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因此總還是會有些例外……

    “安民兄稍安勿躁。”

    吳良抬起頭來望了望整座山麓,想到了一個後世十分特殊的陵墓案例——西漢南越王趙眛墓!

    此墓既非覆鬥型堆土墓,也非依山為陵墓,而是極為罕見的“劈山為陵墓”。

    所謂“劈山為陵”,便是自山頂開始將山石劈開,鑿出一個平面為“凸”字形的豎穴,再從前端東、西側開橫洞成耳室,南面開闢斜坡墓道,如此成陵。

    這樣的墓穴因為其特殊性,入口便設置在山巔之上。

    因此只在山下尋找根本不可能發現任何痕跡,向上望時又只會以為這不過只是一座普通的山麓,如果不是親眼見過,極少有盜墓賊會腦洞大開跑到山頂去探。

    於是這座陵墓便完好的保存了兩千多年。

    直到1983年6月才在當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無意間被施工隊挖了出來。

    那是南越王墓下葬之後第一次見光,墓內一切事物皆保存完好,可見哪怕是後世盜墓最為猖獗人才井噴的年代,也沒人找到過這座墓穴。

    郝萌所部頂著瘟病在不歸谷內挖了這麼多天一無所獲,如今他們又已經查完了山下,只剩一片密林未探。

    可能藏有陵墓的區域已經所剩無幾,這會不會是因為這座陵墓也建在不同尋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