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胖子龍 作品

095 有多少要多少

    李忘憂在糾結到底改良後的鹽鹼地,應該種植水稻還是高粱。

    大唐高粱種植還是比較廣泛的,耐旱,耐澇,耐鹽鹼,耐貧瘠,很適合鹽鹼地改良後的土地耕種。

    李忘憂種植高粱並不準備拿來做糧食,而是想用來釀酒。高粱秸稈還能喂牲畜,是很合適的他家三百畝土地的作物。

    但種植水稻似乎也很合適,弱鹼性水稻後世賣的還很貴,而且李忘憂打算用後世的水稻田立體養殖技術來種植。

    李忘憂記得他們村裡有個養殖大戶,在稻田中養殖鯰魚。結果稻田裡飼養的每條鯰魚都有2至3斤重,每畝收穫鯰魚七百多斤,畝產水稻一千斤。

    要知道一千斤等於十石糧食啊,而大唐的糧食畝產才一石多不到兩石,這差距實在太大了。

    李忘憂倒是很清楚這水稻田立體養殖的好處,魚類吃掉了稻田中的害蟲與雜草,又能對稻田進行鬆土。魚類的排洩物可以讓稻田的土壤變得肥沃,為水稻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可是高粱可以釀酒啊,那可是一筆巨大的收益,李忘憂又捨不得了。

    更蛋疼的是,無論種植什麼,都躲不開即將到來的蝗災。

    高粱也罷,水稻也好,春播都是農曆三月,恰好是關中蝗災爆發的時間。

    這時候種下高粱苗、水稻苗下去,那不是給蝗蟲送口糧嗎?

    幾天時間就能把他這三百畝地裡的作物給吃個精光。

    但如果不種植,又無法向楊纂證明鹽鹼地已經被改良完成了,這就更讓李忘憂有些左右為難。

    美女上司不是農村長大的,更沒有在農村生活過,對於這方面的事情,是一點建議也沒有。

    這天,李忘憂又毫無形象可言的蹲在河灘邊看著地裡勞作。

    這片鹽鹼地已經經過了三洗三泡,正在進行客土移培,也就是將其他地方優良的土壤運來鋪到原本的鹽鹼土壤上。

    李家的二十頭耕牛此時都套上了車輛,正一車一車絡繹不絕的從遠方將客土拉來,傾倒在土地上。

    之後再給土地施肥,增加土地的肥力,這片三百畝的土地就可以正式開始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