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斕 作品

第67章 旁聽

    我們坐在靠近左側牆壁角落的旁聽席椅子上。戴莎當起義務講解員,為我介紹正在對抗的控辯雙方以及策略。

    雖然她儘量壓低聲音,但仍引起角落邊上一位法警的注意。不知道是否認識的緣故,那位法警也沒諸多幹涉,只是多看了我們幾眼。

    而戴莎,只是迎著對方的視線,送過去一個親切的微笑,便請對方轉而看向別處。

    這次的公訴人由一位年輕的市檢察官擔任,講話聲音洪亮,精神十足,自信滿滿。

    難道國家檢察院的人不參與嗎?我問了戴莎這個問題。

    我記得奧文說過,這是個“成名”的好機會。戴莎自己也講過這樣的話。

    戴莎的說法是,就她而言,是不想,也力不從心。

    這次的對手是四十多歲的巴倫博士,律師公會的副會長,同情勞工階層的左翼人士。

    聚能聯合總部爆炸案不是一件孤立的恐怖襲擊事件。如戴莎所講,僅就這次庭審來說,多方角力從兩週前就開始了。

    能晶礦業工會的埃裡主席,和鋼煤聯盟工會的克勞主席,都屬於勞工運動的相對溫和派,倡導“和平改革,理性訴求”,現在卻被當做恐怖分子拷在重罪嫌犯席上。

    這兩人被捕,引起勞工運動的地震。

    據戴莎介紹,能晶礦業工會和鋼煤同盟工會是全國最大的產業工會,歷史悠長。除此之外,因1491年《勞動關係法案修正案》的頒佈,全行業全類型工人可組建工會與資方進行集體談判,大大小小上百個工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良莠不齊,訴求各異,有些極端的小工會甚至號召衝破談判框架,用暴力爭取更多的政治和經濟權利。

    而能晶礦業工會和鋼煤同盟工會於7月29日組織的工人示威遊行,據說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回應近年來各地礦區工人不明死難事件,要求安全保障,合理補償及公開事件真相,另一方面是要發揮勞工運動的“表率作用”,證明自身的領導作用及溫和理念。

    不料,聚能聯合總部大樓遭遇晶礦業工會南方分會負責人的自殺式爆炸襲擊,當天遊行隊伍中的激進分子與治安官和警察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讓“和平”變成了笑話。

    雖然兩大工會主席被捕,但勞工運動並沒有停息,暴力主義重新抬頭,反而有進一步失控的跡象。而且,這種暴力傾向,甚至有邪教參與其中的痕跡。

    戴莎新組建的專案組負責調查邪教犯罪案件,故對此案的進展也頗為了解。據她透露,不排除邪教繼續策劃某些恐怖行動的可能性,還囑咐我要注意安全。

    回到本案的背景上。

    聽說,兩大工會的溫和派主席被捕後,代理組織工會的新領導層,正號召突破行業限制,籌建全國產業工人聯盟工會,凝聚成更強的政治力量。

    而推動這一進程的,就是作為工會法律顧問的巴倫博士,以及其他左翼人士。

    在庭審之前,前哨戰就已經打響了。

    首先是輿論戰。聽戴莎介紹,巴倫擔任兩大工會顧問後,積極推動工會加強輿論造勢,通過在工人和左翼人士群體募捐,籌集經費在廣告、報紙、學界論壇等各領域大力宣傳。主要目的是要把這起案件升格到勞工運動的高度,淡化工會人員實施爆炸行為的犯罪色彩。

    而工商聯合會,據戴莎分析,其針鋒相對宣傳目的,可能是要借這起案件汙名化勞工運動,放大極端派的暴力性質和社會危害性。如果能借此推動立法院修訂1491年的勞動關係修正案,還能限制全國性工會聯盟的成立。

    接著就是對審判團成員的爭奪。這是戴莎特別關注的地方。據她所述,這次法官指派書記員從合格選民中進行初次抽籤,最後選取150名初審合格的各界人士。雖然當前法律規定,合格選民要以納稅記錄為必要條件,許多低收入工人並不符合條件,但作家、藝術家、教育家等偏左派人士並沒問題,而且人數不少。

    而對最後15名陪審員的選取,巴倫依照國家證據法則條款,反過來利用重罪指控應進行嚴格抽籤程序的規定,於庭前會議,在多方見證下,由書記員進行現場抽籤。而且最後的抽籤結果不壞,超過一半的陪審員是偏左翼人士。

    經過10天左右的運作,這起刑事案件已經被炒成社會知名的政治事件。據戴莎猜測,現在法庭內外的記者,至少七成是左翼報刊人士,他們說不定已經寫好通稿,不論勝敗,都是大新聞。

    還有法庭外被兩大工會和若干同盟重新組織起來的工人、支持者等,持續不斷的抗議和造勢已形成沉重的政治壓力。

    這是個泥潭。戴莎笑著給出結論。所以,她選擇旁聽。

    聽她的意思,似乎庭審結果也有一定的意義。

    會有什麼意義呢?她沒再說下去,而是看向前方。

    法庭上,那位年輕的市檢察官,緊抓著兇手是能晶礦業工會下屬南方分會負責人這個關鍵點,推斷工會主席知情並授意其行動。

    提供的證據之一,是從兇手宿舍搜出來的日記,上面記載其思想轉變過程。諸如“沒有希望,不如一起絕望”,“收到旨意,我將馬上執行”,“以暴力對抗不公,以命換命,淨化這個世界”之類的文字。還有一些與工會主席往來的信件,兇手寫有如“進展順利”,“擇日將可產生爆炸性反響”,“這是革命時刻,需要鮮血來催化”等更驚人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