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斕 作品

第316章 論文

隔天週日清晨,我帶著昨晚從奧文那裡拿到的公文袋,早早來到中央圖書館。

是日,九月的暖陽已經高懸天空,燦爛的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照亮了整個中空大廳,可掏出懷錶一看,現在也才早上7點多。

於是,便在空蕩蕩的圖書館內,聽著那一路相隨的細微小跑聲,我直奔一樓西南1A-003學術期刊區。

那是兩三年前的“新鮮”論文,應該還能在那兒找到。

好的,到了。

嗯,《能晶工學與工程》期刊……恰好就在顯眼的第二層架子上。

翻一翻……1498年第8期和第20期,1499年第6期……嘿,都找到了!

那就是索菲告訴我的,同時言下之意似乎“鼓勵”我去看看的,梅林教授在學生時期發表過的論文。

於是,我拿著三本期刊,連著厚厚的公文袋,就近找了桌椅,同時轉頭看過一眼大廳中央諮詢臺以及圖書館南門,想著凱爾應該也沒那麼快過來,那就抓緊時間消化一下手裡的材料吧!

首先是《能晶工學與工程》。這是能晶工學專業的國家核心期刊,每月兩期,分別為每月10號和20號,能在上面刊登論文相當於獲得學界權威認可,是許多學者夢寐以求的成就,就如王冠上的寶石,而學生時代的梅林竟能在其上摘冠三次,真是了不起。

嗯,第一篇論文。

1498年第4期,2月20號刊,序號第7的論文,《關於能晶超高密特性的前瞻性研究》,第一作者司登,第二作者梅林,第三……是塞拉?

其中,司登是學院能晶工學知名教授,也是梅林的指導老師,這麼排位倒也合理。不過,沒想到還有塞拉……是因為她當時也是師從司登教授,與梅林又同為科聯會學院分團骨幹成員的原因麼?

先研讀下這篇論文。

艱難繞過大堆令人昏頭昏腦的實驗數據和研究分析,方知曉其主要在研討目前自然界存在“超高密”特種能晶的可能性。

現在看起來這個問題好像有點“過時”。

特別是在月鈴礦區的超高密黑能晶礦石被發現後,不是說明“存在”即合理嗎?

當然,假設如我所“想象”的,那些所謂的超高密黑能晶礦石中的超量物質,並非完全活化物質的話……

咦!這篇論文的推導與結論似乎也有類似意思!

一方面,就能晶本身而言,無論白能晶或黑能晶,耗盡體內的能量或x物質後,都將蛻化為透明水晶狀的物質,因此就“容器”而言,應該不存在材質差異。另一方面,對於能量和活化物質,論文通過各類檢測分析,認為其物理形態性質十分接近,因此密度分佈指標也是類似。通俗地講,就是自然界存在的能晶“容器”,已經理論上“裝滿”性質接近的能量和x物質。

那問題就來了。

迄今為止,自然界中均未發現超高密特質的白能晶礦石。因此,是否也“不太可能”存在“正常的”超高密黑能晶礦石?

這篇論文還引用了“尚處於保密階段”的部分特種黑能晶礦石樣本數據指標,經過複雜的研究分析認為,儘管還未能解釋,其中本因“過滿”而應“溢出”的x物質為何仍能留存於晶體,且該晶體材質經試驗分析與普通品級礦石並無特殊之處,不過從大方向上看,雖然其超高密特質可能存在不穩定性,但在完善相關工藝後,將具備極高的實用價值,或許將使得數百年來能晶工學界所追求的“神蹟明珠”成為現實,進而開啟能晶工業新時代的大門。

咦……

所謂“保密”的特種黑能晶,是指超高密黑能晶礦石嗎?而其部分數據指標,說不定就來自聚能聯合集團的研究資料!話說梅林這個團隊也實在厲害,竟能拿到部分未公開數據進行研究分析,甚至還刊登在當年的期刊上!

這都是怎麼做到的,假如那是集團的數據……呃,或是科聯會?但無論哪個機構的數據指標,在當年都應算是密級信息啊……真是令人讚歎。

但我更關心的是“不穩定性”!可翻到底,卻就那麼一句話簡單帶過,相反在最後卻用了較大篇幅探討這種“保密中”的特種黑能晶礦石的理論與應用意義,看起來像是在做廣告一樣。

不過……月鈴礦區的超高密黑能晶礦石區是數年前發現的,也就是1498年那個年份,再過兩三年就進行開發了。所以,這其實算是提前預演的“廣告”嗎?

比如,為即將到來的能晶工業新時代渲染氣氛?

呃……

看看第二篇論文。

1498年第20期,10月20號刊,序號第4的論文,《創造新能晶的可行性研究》,只有兩個作者,排序是梅林、蘇珊。

啊,蘇珊果然參與了梅林的重要研究嗎?

不,更應該說,她和他是平等夥伴和親密戰友,應該是!

而1498年的10月下旬……哦,當年的梅林是大四一年級了,蘇珊則剛上第三。

那段時間……對於梅林來說,好像經歷過一段變故。

對了,蕾雅後來說過,梅林教授剛讀大四沒多久就因故搬家,差不多就是1498年8月之後的事!

但是,梅林仍能振作起來,並繼續取得學術成就,真是厲害。

這一篇論文的主題竟是“創造”新能晶!而且其中的內容讓我頓時眼前一亮。

就如延續上篇的部分論點,論文仍然認為自然界存在的能晶“容器”存在極限,特別是白能晶礦加工而成的製品,也難以容納過多的能量,增密並非突破極限的有效技術,反而可能因能量溢出而導致災難性結果。這其實也算是“容器學派”的結論,即是說,雖然每個活物個體都是存在差異的能量“容器”,但同類容器卻存在無法逾越的“上限”。這裡所謂“活物”與“死物”並不極限於生命,而是廣義上的能量體物質。

因此,創造超高密新能晶的前提,是能製造完全不同類的新“容器”。

實際上,這不算是多新穎的論點,因為早有學者提出過類似設想。但這個新“容器”究竟應該長什麼樣才是關鍵,如果只是一味地增大體積以容納更多能量,那就只是目前的實用性解決思路,比如那些巨型機械裡小山般的動力源和配套多量且大型的白能晶。

令人驚奇的是,這篇論文竟給出了答案……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描繪出基本形態!通過複雜的推算與分析,竟能匹配出分別對應基準值五倍、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新材料應具備的物質特性,甚至根據目前已發現的各類稀有元素特徵,構想出幾類適配性可能相對較佳的合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