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照君 作品

第83章 第 83 章

    車馬浩浩湯湯,臨近京城的時候已是快到第二日的傍晚了,裴昭珩雖與賀顧共行了一段,但云追和逐月親暱,他的身份又太顯眼,賀顧也不願在眾目睽睽之下,三殿下與他表現的過從甚密,便半道將他趕了回去。

    當然,也有另外一層原因。

    經了昨晚一番折騰,雖然那時賀顧也是情願的,但人在意|亂|情|迷之下,自然是感覺不到什麼羞恥之心,那時他滿心只惦記著怎麼讓對方快活,並沒想得太多,可後來回了自己的營帳,一躺下,眼前便是方才王帳裡的情境,還有三殿下撫著他的發頂,喑啞的叫他“子環”時的聲音。

    賀小侯爺的羞恥心來的實在有些遲,去的也有些慢,便是今日他見了裴昭珩,也無法從容處之,雖然賀顧自己看不見,但是那頰上發燙的感覺確是實打實的。

    且越是看到這人今日一副神清氣爽,看著他的眼神裡含著幾分笑意,賀顧便更加覺得羞惱和無地自容了,甚至昨日那喉嚨口被異物堵住的感覺,現在他還能清晰的回想起來……

    別說是上輩子了,便是重生後的這一世,在昨夜以前,賀顧都從沒有想過,有朝一日他會……

    咳。

    還好西山草原離京城不遠,留給賀小侯爺惱羞成怒和無地自容的時間也不長,一行浩蕩車馬很快便臨近了京城,賀顧的注意力也被吸引開了。

    倒不是因著別的什麼,而是自一臨近京城,賀顧便在路上發現了許多瞧著不太對勁的人——

    上輩子他畢竟統領過玄機十二衛,對這群人如何隱匿行跡、平日行事如何打扮,以及許多細微之處的習慣都是瞭若指掌,是以只是在人群中遙遙瞧見一個眼神,或是他們微微下遮卻仍能露出一個緊繃下頜的草笠、賀顧都能因此認出他們。

    一路過處,這些人數量不少,賀顧發現幾個後,便刻意留意過,在心中細細數了一遍,發現還沒到京城,竟然變少說有百十來個,這樣多的內廷禁衛出動,除了皇帝本人,怕是任誰也調不動的。

    賀顧雖然看不透這位皇上在想什麼,卻隱約嗅到了一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他想的也果然沒錯,再繼續趕路,越是臨近京城,這些人就越多,賀顧心中越發驚疑不定,但又無法在這時候拉了裴昭珩來商討,便只得努力的把這些時日皇帝的所作所為,細細梳理了一遍——

    這一梳理,賀顧首先想到的,便是與上一世很不相同的一點,或者說,一個人。

    玄機十二衛的統領,李秋山。

    上一世,玄機十二衛一直隸屬於京畿五司禁軍衙門,十二衛統領也是效命於京畿五司禁軍都統麾下,需得聽憑其調遣差使,然而這一世因著原先忠王辦事不力,皇帝說要整肅十二衛,便把十二衛從京畿五司進軍衙門之中直接單拎了出來,又重新任用了一個新統領,便是那位李秋山李統領了。

    自此以後,玄機十二衛的統領直接聽命於天子皇命,不再由京畿五司統管,十二衛的統領自然也成了天子近臣,雖然管著的人遠遠不如京畿五司禁軍衙門多,但十二衛統領這一職,倒也未必就比禁軍都統矮了一頭——

    相反,因著都在京畿,所轄事務也相近,整日低頭不見抬頭見,近些時日李秋山和京畿五司禁軍都統紀鴻,竟然還隱隱有了些打擂臺、且旗鼓相當的感覺。

    這些事有許多也是賀顧這次弓馬大會,聽人提起的,他想及此處,忽然福至心靈,冒出一個念頭,暗道陛下這不會是在……

    防著太子吧?

    十二衛不再受旁人掣肘,直接聽命皇帝,且京畿地方,值得皇帝動用十二衛防備的,除了京畿五司還能有哪方勢力?

    說皇帝是防著京畿五司,防著紀鴻,到不如說是在——

    防著太子。

    賀顧抓著馬韁繩怔愣了一下,不知為何,忽然覺得近日陛下行事,似乎急躁了幾分。

    如今這位陛下,雖然人人都讚頌他是個寬仁待下、勤勉律己的仁君,可當初他也只在兄弟中行四,上面三個哥哥,下面有兩個弟弟,除了薨了的先太子,也有四個兄弟與他爭奪皇位,皇帝出身並不高,最後卻能在眾兄弟之中脫穎而出,被先帝選中,且先帝撒手人寰後,還能順利登上皇位,穩坐江山直至今日,又料理了他兩個出京就藩為王以後,便起不臣之心的兄弟,如此種種,豈是一個“仁”字,就能做到的?

    這位陛下最擅的就是溫水煮青蛙,無聲之中一記狠手打的人猝不及防,可如今便是遲鈍如賀顧,竟然都察覺出了些許大事將近前夕的不寧靜感,怎會如此?

    不過賀顧仔細一想,他畢竟是活過了一次的,某種程度也算開了天眼,他能察覺,也不代表別人就能察覺。

    這一切,也可能都是他多心了。

    不過回京後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證明了賀顧其實並未多心。

    二位御史臺中丞奉旨親下江洛,攜行監司院一眾督查,緝拿了江洛巡撫使宋宜年,又在查沒宋家家產時,在其家中各處田莊發現了不止一個地下暗室,最後共繳銀合計七百餘萬兩,黃金三萬餘兩,珍玩玉器則更是不計其數。

    宋宜年的親爹宋杭,不巧正是上上任的江洛巡撫使,宋宜年也算子承父任,當年調任之時還頗為人所津津樂道,誰想這還不過三五年,一門父子二巡撫,都是一地大吏,宋家這些年在江洛可謂是烈火烹油,蒸蒸日上,可當初宋老太爺卻也只是普通窮苦耕讀之家出身,這次這樣大的數目,便是十個江洛巡撫使加起來活個一百年不吃不喝,也未必能湊出如今宋家家產的三分之一來。

    分明是青天父母官,家中卻是金山銀山,只是堆得這樣多錢,都是百姓民脂民膏,甚至還有水患治災之事,也要從賑災錢銀之中撈出一筆來中飽私囊,皇帝得知後雷霆震怒,在朝會上摔了摺子,怒斥宋杭宋宜年父子二人是害國碩鼠,命監司院繼續細查下去,定然要把此事調查個一清二楚。

    此事一出,朝野震盪,江慶自古富饒,洛陵更是裴家先祖龍興之地,二地土地肥沃,除了去年的一次水災,幾乎沒什麼天災**,年年收成都頗為可觀,僅是這二府每年的稅收便能抵得上別處**個府道,這些眾臣都知道,卻不想宋氏父子竟然能貪得下去這麼多,這樣大一筆數目,也虧得他們敢往家中搬,且搬了還能安枕如故,倒也算得上是個人物了。

    只不過宋家垮臺了,有人歡喜便也有人憂,京中與他們二人有些交情、結識頗深的也不在少數,這個關頭,自然心中都是惴惴,生怕一個不好就被牽累,亦或者是那宋杭宋宜年父子在被拷打時故意要拉人墊背,屆時拔出蘿蔔帶出泥的,他們想跑也跑不了。

    這件事多查下去一天,他們就一天睡不好覺。

    湊巧的是,這群人多多少少都和太子有點干係,或者說,他們本就是與宋家父子一樣,私下效忠於太子的。

    大家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急得團團轉,最後只得去請見太子殿下,卻不想生吃了閉門羹,東宮內官都給一一推了回去,言道太子殿下誰也不見。

    這下眾人是真的沒了辦法,病急亂投醫之下,想及往日皇帝的好處來,思及他也是個寬和仁厚、肯聽勸諫的仁君,有幾個也不知是蠢還是壞,竟在朝會上為宋家上書陳情,求皇帝不要對宋家趕盡殺絕,甚至還提出了幾年前宋宜年走馬上任,吏部選任還經由了太子之手一事,說若是對宋家做得太絕,恐怕傷及太子殿下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