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夢實 作品

第598章 關於請緒方來打倒江戶幕府的這檔事【5200】

    直周聽罷,露出尷尬的笑。

    “抱歉,這是我的責任。都是我之前沒有講清楚。”

    “我現在就來慢慢跟你們解釋。”

    “我會將我等決意倒幕的理由,以及欲請一刀齋大人來做的事情,來逐一進行解釋的。”

    說罷,他用力地清了清嗓子。

    大概是因為年紀大了吧,直周稍微有些多痰。

    清完嗓子後,直周將背挺直,正襟危坐。

    “就如我剛剛所提及的那樣:我等是為大義,而決意誅除江戶幕府。”

    “說得直白一點——我等之所以決意倒幕,就是為了讓全天下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直周再次頓了頓、清了清嗓子。

    “不知二位有沒有聽過這句名言:讓農民們半死不活,是治國的秘訣。”

    “這句話可謂是狠毒至極啊。”

    “農民們若是不用為吃飯而發愁,則容易胡思亂想。”

    “而農民們若是吃不了飯,則容易發生暴動。”

    “這句狠毒至極的話,說白了就是一種愚民手段——讓農民們雖然不至於餓死,但日子也沒有多好,吃飽飯的日子屈指可數。這樣一來,農民們便會為了吃飽飯而奮力勞作著。”

    “既防止了農民因日子過得太好而有非分之想,也防止了農民因日子過得太差而群起暴動。”

    “這句狠毒至極的話,便是江戶幕府的開幕者:德川家康所說的。”

    “這二百年來,江戶幕府一直忠實地踐行著這條祖訓。”

    “江戶幕府開幕以來的一切作為,皆只為了一個目的——維護自己的統治。”

    “所以縱觀江戶幕府開幕以來的歷史,可以發現——江戶幕府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將武士們、百姓們的生活提升到多麼好的程度。”

    “就以農民為例好了。在江戶幕府的一番‘良苦用心’下,這二百年來,農民們的生活從未得到過提高,只在‘餓地不得不造反’與‘勉強能活著’這兩種狀態中來回變換。”

    “江戶幕府為了維護統治所進行的種種作為,遠不止如此。”

    “比如發佈鎖國令——之所以發佈鎖國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為了防止西南方的大名通過與異國做生意來壯大自身,以及防止商人勢力與切支丹勢力做大,威脅江戶幕府對天下的統治。”【切支丹:江戶時代的日本對天主教徒的稱呼】

    “再比如——曲解‘武士道’。”

    “不知二位是否有研究過所謂‘武士道’的發展歷史?”

    “最開始的‘武士道’,可不像現在這樣畸形……”

    “‘武士道’最開始,要求武士們擁有以下這些品質: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

    “但漸漸的——‘武士道’變味了。”

    “現在的‘武士道’,變得只要求武士們擁有這三項品質:名、忠、勇。”

    “忠、勇與名譽進行掛鉤。一名武士,即使其他方面的品質再怎麼優秀,只有忠與勇缺其一,都會被唾棄,被斥為武士之恥。”

    “只有既忠又勇的武士,才是真正的武士。”

    “這便是……現在的‘武士道’。”

    直周的臉上,緩緩浮現出憤懣之色。

    “而導致‘武士道’變味的始作俑者——便是江戶幕府。”

    “江戶幕府……或者說是德川家族,為了維護自己對天下的掌控,閹割了‘武士道’。”

    “強調‘忠’。讓武士們都能忠於幕府,最好是完全的忠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背叛。”

    “強調‘勇’。讓武士們化身為悍不畏死的勇士,淪為好用的棋子。”

    “接著再強調只有擁有‘忠’與‘勇’,才能獲得‘名’。”

    “江戶幕府就靠著這曲解的‘武士道’,控制著武士們,讓武士們傻傻地為他們賣命……”

    聽到這,緒方不由自主地微微皺起了眉頭。

    因為他回想起了……以七原為首的廣瀨藩武士們……

    他雖然很恨親手血洗了榊原劍館的七原等人。

    但對七原等人,緒方也有著幾分憐憫——他們恪盡忠勇所保衛的主君,到頭來都沒拿他們當人看。

    松平源內當時像踢足球一樣把七原的首級給踢開的樣子,緒方仍歷歷在目。

    “總而言之——江戶幕府的治國理念,就只是維護他們的統治而已。”

    “只要能維護統治,其他的一切都可置之不理。”

    “他們從沒有想過要將天下、將這個國家治理得有多好,讓武士們、老百姓們過得有多幸福。”

    說到這,直周發出幾聲自嘲的笑。

    “我原本……還對江戶幕府有著幾分期望,希望幕府的袞袞諸公有朝一日能不再只顧著維護統治,而是好好地開始為讓全天下人的幸福而奮力奔走。”

    “然而……於4年前上臺的松平定信,將我的這期望給無情打碎了。”

    “我等也是自松平定信上臺後,才決意打倒德川家族。”

    突然從直周的口中聽到了一個熟人的名字,緒方的眉頭不由得一挑。

    *******

    *******

    ps: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作者君明天要【請個假】。明日要來一場久違的家庭旅行,全家人要去什麼寺拜個佛。因為本卷正好會涉及大量的佛教內容,所以作者君也正好去取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