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 作品

581 命門

    人類太空飛行器的劃分,基本上是按照體積來的。

    飛行器尺寸的最大值,比如長度或直徑,小於五十米的,則為戰機。機甲的尺寸也在這個範疇。小型的貼身式鎧裝,只有兩三米高,大型機甲,形似接近五十米高的巨人。

    五十米以上,一百米以下的飛行器,叫隕石級飛船或戰艦。因為體積小,飛船外殼的厚度和內部裝載的能量庫、武器等的體積和重量就不能過大,所以攻擊力和防護能力比較弱。優勢是速度快,機動靈巧。作為民用飛船,往往用於小規模運輸的擺渡。作為戰艦,則多用於近距離的交戰,或針對地面的制空戰。

    一百米米以上,五百米以下的飛船或戰艦,成為流星級。這種飛船同樣不能用於太空遠航,也就相當於隕石級的加強版。靈活性不減,攻擊力和防護能力得到加強。

    再往上,就是衛星級,流星級,恆星級,太空母艦,戰爭堡壘或要塞了。衛星級的直徑長度最低都超過五百米,已經是很龐大的飛行器了。但跟太空要塞比起來,就跟小不點一樣。一座太空要塞,幾乎相當於一個小行星,直徑為三十千米之上。

    這些中大型飛行器,一般是禁止降落在地面的。地面能降落的最大飛行器,也就流星級戰艦或飛船。

    禁止降落地面,有兩個原因,其一,重量和體積太大,其升降的耗能太高,不划算。其二,大一點的衛星級戰艦接近一千米,質量數十萬噸,不斷地在地面起降,會影響到星球的公轉和自轉。影響雖小,但禁不住其累積。至於更大型的更重的飛船,就更是如此。

    上面之所以提到直徑,是因為太空飛船,通常的形狀並非人們臆想中的梭形或長條形,而是更多地採用球形。反正太空中沒有空氣阻力,不需要將飛船的前端做成箭頭形狀,反而是球形更容易控制重心,也更容易轉彎。

    其實,太空飛行器,無所謂哪裡是頭部那裡是尾部,球形周圍都安裝有引擎,就跟地面上的列車兩頭都安裝有車頭一樣。

    唯有不時進入大氣層的戰機、隕石級、流星級以及較小的衛星級飛船,才設計成飛鳥狀,梭形,魚形等。

    其中,機甲除外,它可以是任何形狀,往往根據駕馭者的喜好和習慣設計,有人形有獸形有飛鳥形。

    機甲的發展,其實始於人類歷史上的汽車和坦克,以及工程機械。反正就是一個帶鐵殼的大型機器,輔助人類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比如汽車,提升的速度。坦克,提升的是攻擊力和防禦力。工程機械,增大的力量。將這些功能綜合起來,揉合到一個機器裡,用一個鍵盤控制,就成了機甲。

    民用機甲方面,比如農用機甲,就是耕種拖拉機的升級版。工程機甲,則相當於盾構機,挖掘機等機械的升級版。戰鬥機甲嘛,依例類推,就是裝甲車和坦克的升級版。

    機甲發展的過程,從控制器來說,主要有三個階段,按鍵式,觸摸式,感應式。

    按鍵式和觸摸式,是將機甲的各種動作和功能,或者動作和功能的組合,製成一個個小程序,通過按鍵或觸屏來實現。

    這種機甲,對於駕駛者的要求太高,因為人類的反應速度和手速有限,要使機甲的動作如行雲流水般自然,需要對駕駛者進行長時間的培訓。

    人類都喜歡高科技,但又都喜歡傻瓜式操作。如果操作一個高科技機械也必須要非常高深的知識,這種機械也就難以普及,更難以推動時代的進步。

    源於此,人類研究出感應式機甲。駕駛者不需要操作鍵盤,只需要像平時生活一樣動腦動手動腳就可以了。感應器會將感應到的人體的思維和動作傳遞給機甲,讓機甲自動完成。

    發展到感應式機甲之後,其他形狀的機甲就越來越少了,因為人的習慣思維,戰鬥或工作時,你不可能有魚的下意識擺尾動作和思維,也不可能有四腳或多足動物下意識的邁步思維,只可能去想動你的手或兩隻腳。

    方星航曾經的海東青型機甲,就是一種感應式的輕型機甲,是當時獵戶世界的鼎峰之作,科技含量極高。平時可以摺疊起來放在箱子裡便於攜帶。需要啟動時,打開箱子它就自動彈開如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