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 作品

第130章 開發必要性論證

    “勳爵閣下,根據地質學家和水利學家詳盡的勘測,您所看到的這些山脈都是地質十分穩定的玄武岩地區,這些億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岩石結構,是最理想的大型水庫盆地構造。

    松江地區山脈水系眾多,降水量極其豐沛,具有形成超大型水庫的天然條件,攔蓄洪水只需要兩年就可以達到水庫設計高程。

    這一處山脈的落差條件非常好,從我們現在所站的山腳下向山脈深處逐次抬高,水庫可以延伸出80餘英里遠,像傘一樣四面八方的延伸開,將巨大的壓力均勻的分給水庫盆底構造,不會對地殼形成過大壓力。

    綜合考察可以得出結論;

    這是一處有利於建立超大型水庫的優良壩址,在整個澳洲地區可以排行前三,這是在我們還沒有探索更多的大分水嶺地區作出的假設,也代表了我們專家組樂觀的看法。”

    費爾巴哈-康德興致勃勃的講解,引起了李福壽的濃厚興趣,他仔細的觀察了一番問道;

    “我看這一處壩址的面比較寬闊,目視距離超過1200米到1500米,比紅河谷水庫壩址寬三倍以上,恐怕工程量不會小吧?”

    “確實如此。”

    費爾巴哈-康德掏出隨身攜帶的圖紙,上面密密麻麻的已經寫了大量的數據,這些具體的技術指標李福壽不需要去看,自然有專家反覆論證,他只要聽技術方面的介紹就好。

    費爾巴哈-康德在圖紙中找了一下,抽出其中的一張,看了看說道;“松江水庫壩體長一英里零36英尺,坐落於兩座大型山體之間,將要截斷腳下這條奔湧的河流,形成一個安全生產的工作面。

    由於地處山區深處,沿途要經過洪澤湖溼地,所以水庫工程必須單獨開闢一條道路,以便一些重型設備進場施工。

    我們計劃就地炸山取石,運用最新的鋼筋混凝土技術,這是法國工程師克瓦漢首先提出波特蘭水泥中加入鋼筋的設想,即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高的優點與水泥硬度高的優點。

    1861年,克瓦漢就將鋼筋混凝土技術應用在大型體育場建設中,取得了極其令人振奮的效果。

    經過近20年的實際應用,鋼筋混凝土技術大範圍的使用在超大型工程上,包括水庫,橋樑,涵洞,高樓和立交橋等項目,得到了令人矚目的優異表現。

    所以,在松江水庫設計中,我大膽使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反向曲拱型壩體設計,這種壩體結構具有非常好的抗力性和分散承力結構,相比較重力壩體大大的減少了土方量,具體的是減少了64.2%,是具有革新性的設計方案。”

    說到這裡,費爾巴哈-康德兩撇鬍須驕傲翹了起來,繼續說道;“我曾經把這一套設計方案郵寄給帝國慕尼黑大學著名教授波普先生,經過他的詳細論證受到高度評價,認為是一項創新性的傑出設計。”

    李福壽苦笑著說道;“雖然減少了土方量,但是花費卻大大增加了。”

    “呃……我承認你所說的是事實。”費爾巴哈-康德忍不住辯解道;“優秀的設計必須要建築工人將其實現,憑藉人挑手扛想要完成這一項堪稱宏偉的工程,只有使用鋼筋混凝土技術才能保證水庫質量,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