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 作品

第958章1910年經濟水平

    這屬於勝利者的權益之一,米國在強壓之下也不得不同意。

    如今的阿拉斯加屬於國際託管,暫時還沒有談到最後的地位歸屬,目前也不是解決阿拉斯加問題的好時機,需要等一等再說。

    比如說;

    日美兩國因為新墨西哥地區爆發戰爭,米國迫切需要大洋帝國束手旁觀,那麼就要在其他一些重要問題上作出大的讓步,以換取大洋帝國的默契配合。

    這就是世界列強的權益,什麼都不做就可以把大筆好處收入囊中。

    新墨西哥地區畢竟是北美本土,在米國人的心目中可比阿拉斯加重要多了,到了必須壯士斷腕的時候,相信會做出取捨。

    在李福壽的戰略規劃中,今後數十年戰略競爭重點目標都是對準米國,不斷的削弱其地區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爭奪世界市場,限制其政治和軍事能力,掠奪其氣運,是大洋帝國重要的戰略目標。

    北美之戰開了個好頭,今後要再接再厲。

    截止1908年

    米國在經濟領域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其經濟騰飛肇始於南北戰爭結束以後,又適逢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在1865--1908年的43年裡,米國工業產值增加了八倍之多。

    到了1894年,也是甲午戰爭的這一年,米國的製造業產值已經是英國的兩倍,等於歐洲各國總和的一半。

    此後,米國工業繼續闊步發展,到了1908年戰爭前夕,米國的工業總產量已經佔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相當於英、德、法、洋四國的總和。

    而這正是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發動戰爭的充足底氣,他看到了米國海軍艦隊22艘戰列艦的強大陣容,看到了大洋帝國11艘戰列艦實力。

    從紙面上看,米國擁有兩倍的絕對優勢。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唯一算漏了的是戰鬥力,米國陸海兩軍高層指揮官拉垮的能力,成為戰爭中影響勝負的重要因素。

    米國海軍犯了與俄國人一樣的重大失誤,那就是跨洋遠征、逐次投入兵力,然後被大洋帝國皇家海軍好整以睱的一口一口吞下,最終導致全軍覆沒。

    等到大洋帝國遠征軍登陸西海岸,以米國聯邦軍孱弱的能力,根本無法負擔起數以十萬計大兵團作戰的指揮和調度能力,更遑論與帝國遠征軍正面交鋒,於是一敗再敗,輸得一塌糊塗。

    在整場戰爭中,米國強大的經濟和工業能力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就被打的丟盔棄甲,投子認輸。

    所以說,米國的強大戰爭能力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就被一巴掌燜熄火了,這場戰爭輸的非常冤枉。

    以戰前米國的各項經濟指標而言,都居於世界前列。

    1908年,米國的生鐵產量為2646萬噸,鋼產量2880萬噸,煤產量4.2億多噸,石油產量2億桶,全部位居世界首位。

    上述生產能力在戰爭中遭受重創,1910年的產量幾乎攔腰甚至只有原本三分之一,尤其是在石油產量上,加利福尼亞共和國一家就佔據1.1億桶,佔據米國原本石油產量的一半還多。

    加上戰爭影響,讓米國1910年的石油產量急劇萎縮到3500萬桶的水平,只是戰前的六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