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 作品

第785章 返回本土

    三人相視哈哈大笑,盡在不言中。

    1900年9月下旬

    南部非洲高級軍事觀摩團結束了為期一年多的使命,乘船返回國內。

    觀摩團部分軍官在鄭富生少將,馬昌少將率領下,在首爾城中途下船,開始了在莫桑比克地區服役的新曆程,這是陸軍部隊交叉任職的慣例。

    段祺瑞少將率團返回澳洲本土,受到陛下親自接見,溫言嘉勉,在授勳儀式上晉升中將軍銜,凌霄閣大學士,獲授銀雙劍金橡葉騎士十字勳章。

    武官授凌霄閣大學士,文官授文淵閣大學士,這都是大洋帝國宮廷制度中極高的榮耀。

    而銀雙劍金橡葉騎士十字勳章,是帝國九級軍功勳章中的第三等,用於表彰功勳卓著的高等軍官,是軍人極為珍視的榮譽表彰。

    段褀瑞所獲得的子爵爵位沒有得到晉升,這是因為大洋帝國遵循西方慣例,貴族爵位和封地采邑一經授予,世襲罔替不會改變,自然就不存在什麼爵位晉升的說法。

    想要另外獲得一個更高的爵位,差不多需要潑天之功才可以。

    比如一等徵遠伯爵李栓柱上將,帶領皇家禁衛軍攻克征服呂宋群島,這乃是開疆拓土滅國之功,所以在原有的子爵爵位之外,另授一等徵遠伯爵以賞其功。

    也就是說,李栓柱上將身上有兩個貴族爵位,一個徵遠伯爵爵位,一個鳳凰山子爵爵位。

    伯爵屬於高等爵位,一等徵遠伯是帝國授予的貴族封號,是獨屬的榮耀。而子爵爵位是沒有帝國封號的,一般以貴族封地命名。

    相關命名由貴族自己申報,貴族院審核通過後,存檔並予以公開頒佈。

    李栓柱上將是出生於魯西南的孤苦少年,他的故鄉有一座鳳凰山,他的家就坐落於鳳凰山下的一個小山村,將自己貴族封地中的山嶺命名為鳳凰山,子爵爵位以鳳凰山命名,就是時刻提醒自己不忘本,永不忘記自己來自哪裡?

    數日後

    段祺瑞中將就任皇家禁衛軍副司令官,兼任皇室侍從武官室副主任,開始走馬上任,履行新職。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宮謝恩,這一天他已經準備好久,將全身狀態調整到最佳,精神飽滿,身穿著筆挺的將官呢制服,佩戴勳章,澳式大簷軍帽上金質紅山巨龍徽章熠熠生輝,映襯著段祺瑞躊躇滿志的臉龐。

    他是1865年出生的年輕將領,今年剛剛36歲,從軍整整18年,同一時期參軍入伍的軍官,至今大多在中校和上校的位置徘徊,苦無晉升之道。

    段祺瑞已經爬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高位,真可謂人生贏家。

    這除了當年獻出錦鯉礦的巨大功勞加持以外,還在於他善於把握機會,勇於冒險,“傷心嶺”一戰成名,被譽為軍內“防禦大師”,得以進入陛下視野,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