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棋陳書 作品

第377章 因莖離斷再植術

  小職工們只能隔著玻璃瞧瞧熱鬧,那醫院裡的那些主任們可就不客氣了,一個個都湧進了手術室。

  因莖離斷再植術,在這個時期的國內絕對是新鮮事情。

  這個國家自古以來的傳統是切阿八,因為切了之後就可以入宮,可以當皇上的狗奴才,能混口飯吃。

  但要說接阿八,這絕對是第一次,真有這種功能,如果換了在古代,李公公魏公公不知道有多興奮呢。

  邊鵬飛帶著外科幾個老資格醫生都站在旁邊,看著嚴世凡在擺弄著電子顯微鏡。

  這讓他心裡挺不是滋味的,因為陳棋在四院玩的主要就是顯微外科,無論是手外科,還是唇顎裂修補術都是如此。

  包括今天這臺因莖離斷再植術。

  但顯微外科對於醫生的基本功非常吃緊,比如陳棋在訓練那些小徒弟的時候,都是讓他們用手術攝子撥雞蛋殼,要求是不能損傷分毫蛋白。

  夏天的時候則是去剝葡萄皮,或者在兔子的耳朵血管上訓練切開、縫合、打結、剪線等等。

  這是因為顯微鏡的視野小,手術器械和針線常越出視野範圍而很難找到,景深有限,略有上下移動即出現手術野模糊;

  另外肉眼所不能看見的抖動在顯微鏡下卻很顯著,因此,細微的抖動就會影響操作;

  此外還由於眼肌對不同焦距有一個調節過程,因此,眼睛離開目鏡後再返回,不能立即看清微細結構。

  一句話,這跟在米粒上刻字作畫的道理是一樣的,是個非常精細的過程,連呼吸都不敢太重。

  像邊鵬飛、馬守力這樣已經超過50歲的中老年醫生來說,視力、手的平衡性都不允許他們再學這種顯微技術。

  所以目前挑大樑的,恰恰是嚴世凡、邊盟、楊體浩、章順興等等一群年輕小醫生們。

  而且可以預見,這批年輕醫生遲早都會淘汰邊鵬飛他們這些老醫生,成為最年輕的主任、甚至副院長。

  其實只有陳棋知道,再過些年隨著腔鏡手術的興起,外科微創化開始,這些年輕醫生剛好處在技術的黃金段,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