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陵後裔 作品

第137章 弱水三千

    《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唐三藏收沙僧時有詩描述流沙河的險要: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這是第一次正式的弱水三千的提法。魯迅先生在他的《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說道:雖弱水四繞,孤立獨成,猶將如何如何……《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也有提到:“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樣:一足高來一足低中,渾身帶水又拖泥。相逢若問家何處,卻在蓬萊弱水西。”這裡也是指遙遠的意思。

    “其實弱水在古代就是指淺而湍急的河流,這些河流因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過渡,古人認為是由於水羸弱而不能載舟,因此把這樣的河流稱之為弱水。”

    “你說這個有什麼意義?”

    “來之前我看過附近的地形地貌,發現在前面不遠處確實有條河,與地圖上標註的方位基本一致,這說明什麼?”

    “這麼長時間,這條弱水一直沒有變過?”

    “對,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假設,這裡因為人跡罕至,山林開發程度十分有限,至今仍保留著原來的面貌。”

    “但這只是第一段,後面會怎麼樣還不好說。”

    “後面一點會有變化的,變化是常態,不變反而不正常了。”我笑了笑,“萬事開頭難嘛,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不錯的開頭了。”

    “嗯嗯。”

    “我只是擔心,這條河可能不容易過。”

    “放心,我們攜帶了最先進的繩梯,過一條河應該不是問題。”胡冰說道。

    “你別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

    次日一早,天還沒有亮,部隊已經集合完畢。經過一夜休整,大家的精神頭都很足,面對前方湍急的河流也都躍躍欲試。

    唯有我並不樂觀。

    “胡老闆,你覺得我們的繩梯該在哪裡打樁?”我指著前面鬆軟的泥土笑道,“這條河不過二十米寬,在上面架一座繩橋確實沒有任何問題,但這河床卻是鬆軟的泥土,旁邊又沒有什麼樹木,除非打下一米多長的樁,不然,這座橋是支撐不住我們安全度過的。”

    張立群也為難道:“是啊,我看過了,這兩岸的河堤,應該都是淤泥,沒有岩石層。”

    “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了嗎?皮艇或者涉水過河不行嗎?”胡冰問道。

    “辦法當然有。”我指著身後的林子,說道:“就地取材,從身後的林子裡砍樹,然後再挖出深一米的坑,把樁打牢,或許還有辦法。”

    說幹就幹,眾人拾柴火焰高,不一會兒功夫,我們就砍來了五六根樹樁,然後再一一打樁固定。投繩槍輕鬆將繩梯投擲到對岸,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勇士,冒著生命危險溜過繩梯,用原來的辦法,將繩梯固定住。

    隊伍裡不缺乏勇士。

    只是這樣一來實在太耗費時間精力。

    等我們終於架好了繩梯,時間已經來到了黃昏。

    但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

    大部隊順利過河。

    更驚喜的事情還在後頭。等我們過河之後,最先過河的人第一時間彙報了一個消息,說是他在林子裡砍伐樹樁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地上有一塊石碑,上面還有鳳凰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