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339章 兩月,百濟滅

劉刺史?

李治想了想,說道:“可是青州刺史劉仁軌?”

陳青兕特地提他,就是有心讓劉仁軌露露臉。

海東的戰場,怎麼少得了他這位抗日英雄?

“正是他!”陳青兕在李治面前,也沒有隱瞞兩人關係,畢竟當初那一首《別劉大》,人盡皆知:“劉刺史才略,臣下了解。他多半通過細枝末節,琢磨出了一二,在這方面特別上心。”

李治並不懷疑,劉仁軌的能力是他所器重的,只不過在對方跟李義府之間,他選擇了李義府而已。

“正好,先禮後兵!”

許圉師提議道:“陛下可以先下一封國書,讓百濟將所有他們取得的新羅領土都還回來。一來,可以給他們一種我們不願動兵的假象,此外亦可作戰前調度,等待合適的出兵時間。”

新羅、百濟雙方交惡數十年,彼此領土歸屬錯綜複雜,誰都有道理。

百濟是不可能同意,歸還土地的。

李治並沒有立刻下令對百濟的戰事,而是暗中調度軍備物資。

一直清閒的兵部,也瞬間忙碌。

糧草、軍械、兵卒調動,將官安排都得過兵部的手。

不過陳青兕這些日子都混跡在檔案室裡,各類檔案也記載了調度的情況。

陳青兕從中吸取了不少經驗,雖是第一次負責,卻並不生疏,一切安排,遊刃有餘。

在這緊張的氣氛中,如預料的一樣。

百濟國君扶余義慈拒絕了李唐朝廷最後的“善意”,在顯慶七年二月,李治正式下令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十萬討伐百濟,青州刺史劉仁軌負責後勤運輸工作。

領命之後的蘇定方從膠東半島的成山渡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熊津江口。

百濟根本就沒有想到唐軍竟然能夠跨東海運十萬大軍,在熊津江口並未設下重兵佈防,以至於百濟守兵不敢出城寨來戰。

蘇定方搶灘登陸,依山列陣,一戰破熊津江口,殺敵三千,七萬唐軍步卒順利登岸。

到了這時,百濟援軍才姍姍來遲。

蘇定方率步、騎兵衝陣,劉伯英水師配合,夾江並進,一戰擊垮百濟援兵。

蘇定方留水軍駐紮熊津江口,親率大軍長驅直入,直搗百濟都城泗沘。

百濟國君扶余義慈大駭,舉全國之兵來戰,蘇定方一戰殲敵兩萬,兵困泗沘城。

百濟國君扶余義慈歸降……

從出兵,到滅國,耗時兩月半。

長安,皇宮!

李治看著凱旋的戰報,昂首大笑,笑聲中滿是暢快之意。

陳青兕在下首頁不知道說些什麼。

是大唐太強?還是蘇定方太強?或者百濟太弱?

這完全就是摧枯拉朽嘛!

不過看著洋洋自得的李治,陳青兕還是決定要及時澆一盆冷水。

“陛下,臣以為,現下如此高興,為時尚早。”

李治愕然道:“這是為何?”

陳青兕道:“百濟懸於海外,攻之容易,長守卻難。我朝首次接管此地,不知民生,不曉國情,甚至不知語言,久必為患。這留守之人除了需要精通軍略之外,還得善於安撫民心的良臣安撫當地百姓,以收民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掌控此地。”

在他的印象中,唐軍在百濟方面的治理存在大的紕漏。

一方面是蘇定方並沒有很好的控制軍紀,導致了唐軍在攻打都城的時候,一部分兵卒縱兵劫掠,引發了百濟百姓的不滿。一方面是劉仁願這個蠢貨並沒有安撫好百濟民生,使得內部發生叛亂。

黑齒常之這位歷史上的唐朝名將,本已經投降了蘇定方,也被逼得舉起了義旗造反。

當時蘇定方已經撤回長安獻俘,百濟因此一片彌亂。

後來是劉仁軌與新羅的金庾信聯手,用了三年時間,才將百濟內部的叛亂平定,在此期間劉仁軌還在白江口大破倭國水軍,將夜郎自大的倭國島民打服了好幾百年。

蘇定方此次出征前,陳青兕以兵部侍郎的名義特地再三叮囑了蘇定方,讓他注意維持軍紀,甚至他還舊事重提,在蘇定方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