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292章 盛迎(二合一)

別說太子迎接,皇帝親迎也擔當的起。

“兒臣遵旨!”

陳青兕也有些期待,與蘇定方這位大唐外戰最出色的大將首次見面。

聖旨下達的時候,東宮的屬官們臉上都不太好看。

畢竟一般而言,此事應該屬於東宮內務,理當由東宮詹事府、門下坊、典書坊三個機構負責,結果李治直接將任務交給了陳青兕。

他們詹事府、門下坊、典書坊成了給陳青兕打下手的機構,自然不舒服。

尤其是李敬玄,更是極其不爽。

自那一日起,得知陳青兕的政治態度,這位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詹事丞將之視為敵人。

迎接蘇定方的主要流程禮節是由禮部定的,但李弘這位太子接待的細節是由太子府負責。

針對這細節問題,陳青兕讓李弘請來詹事府、門下坊、典書坊的屬官一起商議。

李弘、陳青兕、張文瓘、李敬玄、戴至德、蕭德昭等人齊聚詹事府。

陳青兕看了李弘一眼,李弘眼中閃過一絲興奮,頷首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自當任太子以來,這個大唐的皇太子還是第一次履行自己儲君的義務。

陳青兕看著堂下的眾人,自若的說道:“陛下的旨意,諸公已然明瞭。太子殿下五日後,將以皇儲的身份迎接凱旋將士。對於細節儀式,有必要好好商議。”

張文瓘說道:“帝后向來崇尚節儉,在下以為,此次迎接,無需鋪張,簡便形式便好。正好可以讓世人知道,不止帝后節儉,太子仁孝,亦是如此。”

他本就不贊同此次出兵幫助吐谷渾,結果勞師傷民,三萬餘兵士留在了高原上。

犒賞撫卹又是天文數字,所耗都是百姓之血汗。

他是最反對為戰爭歌頌的。

也有如此,歷史上蘇定方在前線病故,張文瓘為了不勞民傷財,竟選擇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處理方式,當作不知道。

一位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的蓋世名將,在邊疆病逝之後,竟連死後榮寵都未能及時頒佈。

故而對於蘇定方的凱旋,張文瓘不覺得需要什麼排場,一切節儉就好。

李敬玄抱以敬佩的目光,這才是真正值得尊敬之人,將民生放在了心尖尖上。

左庶子戴至德道:“此方蘇邢公定西域,援青海,縱橫南北,威名之盛,南北震動。東宮奉命迎接,若是過於寒酸,豈不是讓人看笑話?”

李敬玄護主心切,立刻道:“左庶子此言差矣,廉潔乃古之聖賢美德。有識之士只會贊太子仁德,只有那些性子卑劣之人,才會另作他想。何必過於在意,庸人的看法?”

戴至德向來寬厚,也不與李敬玄計較,並不多言。

至於右庶子蕭德昭顯然沒有發表意見的意思。

陳青兕見狀,難怪李治要將任務交給自己,真要讓東宮負責,還不貽笑大方?

“殿下代表陛下迎接凱旋將士,是代表天家施恩,乃厚待賢才的表現。若連處理的磕磕絆絆,豈不讓陛下、殿下不敬賢臣?仁德在於言行,而非在人前勤儉節約,以邀虛名。”

陳青兕毫不客氣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尤其是針對李敬玄的話,毫不客氣指著他有虛無實。

李敬玄氣得吹鬍子瞪眼,正想說話。

李弘見狀立刻起身說道:“孤覺得陳諭德說的在理,父皇前一陣子,為了戰事寢食難安。是蘇邢公凱旋的消息傳達,他才安心休息。父皇對蘇邢公是讚不絕口,命孤親自迎接,也見重視,還是聽陳諭德的吧。不能怠慢了賢臣……”

李敬玄一句話憋在喉間,悻悻坐下。

陳青兕也一錘定音道:“此事是太子殿下首次代行君事,在下從旁協助。所有調度安排,還望諸公配合。若是自覺能力不足,無力完成任務,也可直說。這萬物皆有高下,在下自是理解。可接了事,卻無能完成,便別怪某不給情面了。”

現在的他,沒必要迎合他人,能幹就幹,不能幹,有的是願意幹的人。

雖有小小的插曲,但在陳青兕的把關下,排場盛大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