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禎絕不上吊 作品

第1146 章 屋頂上的帝王術

  我家老太爺,連秀才都不是的人,賣了土地,一次性購買一百多杆快慢機後,家裡依舊還有三個莊子,在鄂豫兩省相鄰兩個縣都有商鋪,莊子附近的街上,還有織布工廠。

  這可是連秀才都沒考的人!

  我二奶奶的孃家,當家人是秀才,家裡敗了之後,還有上千畝地。

  我知道的還有一個舉人,家裡有鄂省最早的蒸汽機船隊。

  古代士紳是特權階層,尤其是明朝。

  所謂的窮秀才,是相對更高階層而言,可不是說的真窮了!

  “窮秀才”的說法,要到了清廷“士紳一體納糧”,取消士紳特權後,不得志的士紳階層,才借用明朝小說,將“窮秀才”包裝成今天人們潛意識的這種認知。

  清朝以前,不說秀才,就算是個童生,只要不是死讀書的,家裡都是一方小土豪。

  我檢索了三句有“窮秀才”的古籍,不信請看——

  1,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

  “量著窮秀才人情,則是紙半張。”

  這是說秀才窮嗎?

  說的是——秀才的人情,也就相當於半張紙。

  這可是人家的自謙之語。

  隨後,人就拿出了一兩紋銀賜給別人,這可相當於縣城內的半套房!

  2,元代關漢卿的《拜月亭》,第三折:

  “窮秀才幾時有發跡?”

  說這話的,可是兵部尚書王鎮。

  人家看秀才,自然就是“窮秀才”了!

  3,清代朱素臣的《翡翠園·自首》:

  “一個窮秀才屋裡,飯飯沒得吃拉厾,倒有銅錢買放!”

  這秀才,可是被寧王看上他家院子的秀才。

  能被寧王強取豪奪,是窮秀才嗎?

  上面這三個小例子,大家應該就明白了士紳的定位。

  這可是特權階層!

  跟政府掛鉤的人家!

  能窮嗎?)

  朱慈烺搖頭苦笑:

  唐王清查田畝的時候,那麼多毫不費力,就收回的大塊良田……

  背後的主人是誰,還用猜嗎?

  不就是因為田地的真正主人在江南,唐王才能如此輕鬆麼!

  換句話說,父皇之所以將清軍趕入江南,並不收復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