暘谷 作品

第649章 大結局

  京城烏師廬處。

  胡佑欽入烏師廬處,面帶微笑。

  “烏師廬王子,不知道您是否想回古國?”

  烏師廬本來還在喝茶的手突然間顫抖了一下,手中的茶杯落在地上,驚喜地看著胡佑欽說道:“大人,您願意放我回去?”

  “自然。”

  胡佑欽笑著說道:“當今陛下覺得,北戎如今缺乏正統。你作為烏維單于的王子,理應回去收復諸部。”

  “如果,如果陛下願意放我回去,我定然唯陛下馬首是瞻。終身不會和大寧作對。”

  烏師廬當即恭敬地說道。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演戲的。

  胡佑欽無所謂他演不演戲,他只需要讓烏師廬回去,讓北戎亂起來就行。

  “大寧會放你回去,而且還助你站穩腳跟。”

  胡佑欽對著他說道:“我只希望你能夠記住今日的話,不再與大寧起衝突。軍臣單于已經被我大寧所俘獲,單于之位被長慶竊取,我大寧也是看不過去。”

  “明日,你便啟程離開吧。我們會派人把你送回北戎。”

  “是,謝陛下,謝大人。”

  烏師廬表現的十分恭敬。

  但是內心卻在盤算著,回去自己該怎麼做。他們家雖然被推翻,但軍臣單于還沒有來得及消化就被大寧抓獲。

  他如果回去之後,舊部肯定會來歸附。

  還是有著一戰之力的。

  長慶單于的地位和和實力,都不足以佔據這個單于之位。想要拿下他,還是非常容易。

  他現在雖然表現得很是順從,但是自己一旦回到北戎,坐穩皇位之後,一定會讓大寧付出代價。

  囚禁自己這麼長的時間,絕對不會算了的。

  他想得倒是非常好,但是後面的結果卻會讓他失望。

  ……

  烏師廬被送回到了北戎,並且大寧幫著他拿下不少地盤。

  很多的北戎部落也開始投奔他。

  畢竟,他們對於長慶單于也很是不滿,覺得他並不配當這個單于。而烏師廬是烏維單于之子,更加合適。

  更關鍵的是,烏維失敗之後,他的部族被軍臣各種打壓,現在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王,那自然全部都來投奔。

  烏維畢竟是曾經的單于,實力可不弱,部落實力很強,而且軍臣單于也沒有消化掉,部落還沒有被打散,也沒有被編入其他不落。

  所以,烏師廬只是一回到北戎,就成為了一方重要的力量。

  而北戎自然是打成了一鍋粥。

  各方力量都想要渾水摸魚,都想要摸一摸這個單于寶座。

  隨著烏師廬和北戎各方力量進行了博弈糾纏,最終算是擊敗了長慶單于,佔據了京城之地。

  並且自封為新任單于。

  不過,在打敗長慶單于,佔據京城之地後,他的力量也損失巨大,周圍不少的力量都朝著他撲了過來。

  特別是遠在西方的於單,更是直逼京城。

  無奈之下,烏師廬向大寧求援。

  如果大寧不支援他的話,他肯定擋不住實力幾乎沒有什麼損失的於單的進攻。

  要知道從內亂開始,於單就一直在觀望,他的實力可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失。這次趁著烏師廬元氣還沒有恢復之時便來進攻,就是打算摘掉這個勝利果實。

  於單當初可是能夠和全盛時期的烏維幹仗不落下風,實力自然是比現在經過激戰之後的烏師廬強得多。

  烏師廬明顯知道自己不敵於單,只能向大寧求救。

  大寧以幽州之地為條件,換取對他的支持。

  烏師廬無奈,只能答應下來。

  他若是輸給於單,可就沒命了。若是能夠在大寧的支援下打敗於單,他至少還能夠成為北戎的單于。

  於是,大寧的大軍出動,直接把整個幽州都拿了下來。

  甚至連北戎的京城也拿到了手中。

  江北徹底回到了大寧手中,把北戎全部都趕出了長城以外。大寧北邊的威脅算是徹底解除了。

  而段鵬程的火槍兵也幫著烏師廬去退敵。

  於單的那些兵馬完全不是段鵬程的對手,雖然烏師廬實力不行,但是在段鵬程的配合之下,於單最終還是鎩羽而歸。

  回到了他的西部地區。

  不過,於單對於烏師廬自然還是不服氣。

  他在西部自立為西單于。

  烏師廬則把東部這些部落打服,同樣自稱單于

  從此,北戎東西分裂。

  之後,東西北戎互相攻打,互有勝負,不再對大寧有武力威脅。

  段鵬程因驅逐北戎有功,被封為平西王。但段鵬程拒絕,表示要回去繼承滇王之位,繼續為大寧守護西南。

  秦爽應下。

  元興三年,東北戎大雪,一萬餘騎犯邊。

  大寧發兵三萬攻之,於屋岐山打破北戎,逐東北戎於漠北,使得大寧東方再無威脅。

  同年,步安瀾和步安芃在大寧的援助之下,成功登臨梁國國君之位。

  奈何河套之地和河西之地被佔據,梁國無險可守,命脈被攥在大寧手中。

  兩人向秦爽索要未果。

  只得向大寧稱臣。

  元興四年。

  大寧出雲州,於烽火山大破於單本部。

  於單敗退西逃。

  從此大寧北方再無威脅。

  同年,秦爽大婚,迎娶崔寧萱入宮,封萱妃。同年下半年,迎娶李若晴,封容妃。

  元興五年,秦爽派兵出西域,設安西都護府。

  同年,海外找尋回來的紅薯、土豆、玉米等作物大獲豐收。

  元興六年,秦爽娶蘭微溪、趙眠柳、孫雨棠、楊媚兒入宮。

  因秦爽威望極高,無人再敢對這些女子身份有微詞。

  元興七年。

  秦爽乘船於寧江之上航行,看著土地上耕作的百姓和碼頭上幹活的人們,嘴角揚起一抹微笑。

  “實際情況如何?”

  他看著身後的太監說道。

  楊公公說道:“最近糧食豐收,紅薯、土豆、玉米都大獲豐收,百姓都能夠吃飽了。勤勞一些的人家甚至還能夠添兩件新衣服。”

  “絕對算得上國泰民安。”

  在封建社會,能吃飽已經算是極大的盛世了,更不用還能填兩件衣服,這已經算是盛世中的盛世。

  秦爽嘴角揚起一抹微笑。

  元興七年,大寧糧食大豐收,物價平穩,百姓安居樂業,連續三年無大災情出現。

  史稱“元興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