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脂焚椒 作品

第六十八章





來自克寒的使臣與大周簽下了一個大單。




他們需要的茶葉太多,自爍林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故而使臣便先留在了昭都,並在諸位郎官的陪伴下,於怡河平原上四處參觀了起來。




江玉珣雖然也想要借這個機會多多瞭解克寒,但如今已是尚書令的他,並沒有太多時間陪使臣參觀。




他先忙著安排人將從克寒來的馬匹運至北地軍馬場。




而後又迅速派人將培育好的小麥新種,與西域送來的麥種分送至各大軍屯田內,命他們大範圍育種並改粟為麥。




江玉珣並不著急推在民間大範圍廣麥種。




——此時無數百姓正在觀望軍屯田上的變化,自己只需用產量來說話就可以。




但若有百姓想要種麥,官府也會予他們方便。




趕在秋種開始以前,昭都平原上已經有零星百姓從官府領走麥種,準備在自家田地上小範圍地試種、留種。




……




怡河平原,月鞘山山腳下。




五六名百姓結伴而行,直衝著官道而去。




將要走出村寨時,有同村的人抱著竹籃站在半山腰大聲問道:“田伍一,你們這是要去哪裡——”




將要走上官道的百姓回頭高聲說:“我們商量好了,去鎮上領官府發的麥種!”




“你們想好了嗎?”現在半山腰的百姓鬼鬼祟祟地向四周看了一眼,接著快步跑來壓低聲音說,“今年不找巫覡算算嗎?”




眾人的表情突然緊張了起來。




大周實行“休耕”制,每年百姓都要劃出部分土地以備休耕之用。




過去每當播種時間來臨,百姓都習慣找巫覡提前卜算一年的收成,並由他們決定今年於何處休耕,甚至於具體如何播種。




若是巫覡提前算出未來將是個大荒之年,百姓便會送上牲畜前去祭祀。




應長川登基後這種現象仍屢禁不止。




不等那個名叫“田伍一”的百姓回話,站在他身旁的女子便高聲道:“不找了!聽江大人的定然不會出錯,既不會出錯,那還花那些錢做什麼?”




“就是!”另有一人高聲應和。




“反正都是為了來年的收成,去官府領麥種不但不會被玄印監抓去服苦役,且還是免費的。總歸錯不了!”百姓一邊說一邊向官道走去,唯恐慢人一步。




“況且江大人都說了,這種麥子產量極高,”田伍一撓了撓腦袋,朝那位鄰人說,“且不管味道是不是真好,先吃飽不餓肚子再說吧。”




雖說今年怡河兩岸迎來了一場大豐收。




但對飢餓的恐懼仍植根於眾人的內心之中。




他們才不管這新麥種的味道究竟如何,只要產量夠高便好。




一年多時間過去,如今百姓格外相信江玉珣說的話。




“也是……”起先發問的百姓連籃子也不放了,“我和你們一塊去!”說著便向官道而去。




“走走!”起先說話的女子回身朝著眾人招手道,“去年沒趕上屯田墾荒的大好事,今年不能再慢了。”




“說得有理,我們快些走吧!”




去領麥種的百姓越聚越多,等到鎮子上時已聚了二十幾人。




他們原以為自己去了便能領,沒想到了才發現官府門外的人已經排了足足百米遠。




百姓播種新麥的熱情,似乎遠高於眾人的想象。









如今新麥種已經分散到了軍屯田和怡河兩岸百姓們手中,只等過上幾天氣溫變低後便會播撒開來。




新的麥種與過往不同。




除了產量以外最大的區別就是食用方式。




既要推廣麵粉,那麼磨粉的裝置也要提前配備到位。




後世小麥麵粉推廣開來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型石磨。




但如今一切都剛剛開始,官府必須為這群選擇種新麥的百姓與軍屯田備好石磨。




身著晴藍色夏衫的江玉珣緩步朝山上而去。




換上玄色便裝的天子就走在他的身邊。




除此之外,還有數十名玄印監跟在兩人的背後。




江玉珣已經提前派人在附近的山上修了一座磨坊。




今日他便要帶皇帝去檢查磨坊,若是一切順利便可迅速在新麥種植區推廣開來。




江玉珣一邊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走一邊對應長川說:




“……石磨就是用來磨麵粉的東西。小一點的磨盤憑人力就可推動,但大一點的就要靠牲畜或者其他東西了。比如用風或者用水。”




風力磨坊與水力磨坊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歷史。




但相比較而言,大周這片土地深受季風影響,風力並不穩定。




反倒是多山多水,就連最為乾旱的北地,都可依靠慈水修建水力磨坊。




故而江玉珣便決定直接把水力磨坊推廣開來。




說話間,一行人已經走到了新修




的磨坊旁。




它由木板搭而成,正處於一條小溪之上,不仔細看的話與普通的房子沒有什麼區別。




爬了半天山的江玉珣不由長舒一口氣:“……終於到了,陛下我們先進去看看吧!”說著便向前推開了磨坊的大門。




“好。”應長川隨之點頭與江玉珣一道走了進去。




修建磨坊的小溪不過兩米寬,建在溪流上的磨坊也不大。




見狀,玄印監統領齊平沙便向屬下打了個手勢,示意眾人止步守在外面。




磨坊兩邊皆有木窗,剛一進門江玉珣便感覺到了絲絲的水汽。




他下意識向後看了一眼——這磨坊的上游,正是一道小小的瀑布。




應長川似乎對這座磨坊很感興趣,他隨江玉珣一道向外看去:“磨坊為何要建在瀑布之下?”




“回陛下的話,”江玉珣立刻認真道,“這座磨坊靠的就是水力衝轉石磨,若想水力大,自然是水量越大、落差越大處越好。”他一邊說,一邊把手搭在了磨坊中央巨大的石盤上。




此時巨大的石盤正在水流的推動下緩緩轉動。




江玉珣幾乎盡了全身力氣,仍未阻止實盤的動作。




“陛下您看,這便是水流之力,”介紹完後,他又指著磨盤下方說,“在這裡能看到底下的小溪。”




應長川順著石磨底部的間隙向下看去。




——小溪內有一巨大的木輪橫臥水中,此時木輪正被溪水推著緩緩轉動。




它的上方還有一根木柱,並以此與磨坊內的石盤相連接。




此時二者正在同步轉動。




水磨的結構極其簡單,一眼便能看出八.九分。




江玉珣一看應長川的神情便知,他絕對已經明白了這磨坊的工作原理。




“陛下,這種小型水磨坊橫跨於溪流之上,而若是在北地慈水邊的話,就不能這樣建了,”他一邊說一邊皺了皺鼻子,“那麼做成本太高,完全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