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萌蛇 作品

第311章地獄傳說,迷宮世界


                 「地獄」這一概念,廣泛存在於各種神話傳說以及宗教信仰中,通常都被認為是人死後靈魂受苦或者輪迴安息的地方。

  因而,在不同的神話和宗教體系裡地獄的模樣也不盡相同,同時也有不同的稱呼。

  譬如古華夏。

  在古老的先秦時代,「地獄」被當時的古人們稱之為「幽都」。

  東漢高誘為《淮南子》作注時曾寫過:「陰氣所聚,故曰幽都」。

  南宋蔡沉為《尚書》作注時也寫過:「萬象幽暗,故曰幽都」。

  《淮南子·天文訓》曾言: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

  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幽都門戶所在位置,正是那不周山斷折後日月星辰向西淪沒之處。

  那裡既然連太陽月亮萬千群星都能吞沒,古人自然認為,幽都(地獄)是一處絕對黑暗之所在。

  其內一切都應是黑色的。

  山是黑的,水是黑的。

  黑到彷若所有事與物都像是漆黑宣紙上用濃稠黑墨繪出的畫。

  黑到縱然人們高舉火把,上下左右也依然幽幽暗暗,分辨不出一切物體的輪廓、模樣,以及物與物間的時空距離。

  在這樣純粹黑暗的世界,幾乎寸步難行。

  可就在這方難以生存的世界裡,也同樣生活著諸如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等各種黑色物種。

  不過,幽都雖然物種繁多,可也並不安全。

  因為在其中還盤踞著一頭名為「土伯」的牛身虎首,三目九尾,角尖爪利的龐然巨獸。

  此惡獸屠戮無算嗜血成狂,不管人、鬼還是獸,皆殺。

  若要破除此境黑暗,就唯有那能夠操控晝夜的「銜燭之龍」出世,所以《天問》中才會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這句話。

  至於更詳盡的細節,那就寥寥無多了。

  畢竟「幽都」只是上古先民們出於對死亡之恐懼以及對逝者的緬懷而創作出的神話傳說,並不是後世那為了追求邏輯嚴謹而環環相扣的科幻玄幻故事作品。

  同時除了先秦「幽都」之說,後世道教中也有類似於「地獄」的概念。

  或者,用「陰間」這一職能上更偏重於輪迴與安息的概念來稱呼,顯然更為恰當一些。

  這一道教原創「陰間」就是所謂的「九壘三十六地」。

  在這套「陰間系統」中。

  蒼茫大地共為九層,每層稱之為一壘,每一壘又分四層。

  共計四九三十六層,亦稱三十六地。

  這三十六地,則分由三十六「土皇」所治理。

  不過此套理論僅出現於小部分道教典籍裡,對當時古代的老百姓們影響有限。

  古代民間真正接受的是初見於東晉,同樣由道教原創的「陰間」——泉曲之府,北都羅酆。

  即,酆都。

  在《道藏》中記載,酆都位於天地北端的最北之處,距離中土有數萬裡之遙。

  那裡終年被無窮黑氣籠罩,山勢險峻綿延無垠,乃世間重濁之氣經歷萬古歲月後凝聚盤結而成,是紅塵大千的死氣之根。

  至於現代社會那號稱「鬼城」的酆都縣,古時候則叫豐都縣,明代初期才得了個「酆都」的名號,和神話裡的「酆都」完全是兩碼事。

  倆地方一南一北,八竿子都打不著。

  可為何會被誤認呢?

  一是發音相似,二是古時有位名喚「陰長生」的道士曾在那兒修行過。

  只因道

  士姓陰,他就被以訛傳訛莫名傳成了陰羅大帝冥府君王。

  那他的道場,自然就成了酆都冥府。

  可真正的酆都之主,實則為坂泉之戰中大敗虧輸給黃帝的炎帝。

  沒錯,黃帝成了仙,炎帝也就只能成鬼了。

  略有些悽慘罷。

  這些是東方的「陰間」,或者說某種形式上的「地獄」。

  而西方宗教神話中的地獄則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喜歡用兇惡怪獸來守衛冥府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