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品

第38章 召集皇子

  宋徽宗是個多產的皇帝,靖康之前他已經生了三十二個兒子,其中有差不多一半都已經成年,都已經封了王。

  他們知道金軍包圍汴梁之後,卻都嚇得一個個躲在王府之中發抖。

  現在聽說皇帝要叫他們去,不知道皇帝會指派什麼任務給他們。一個個各懷心事,來到了睿思殿前等皇帝。

  城門樓大殿裡。

  內侍進來向趙桓稟報說道:“啟稟陛下,文武百官都已經到了,是否開始朝議?”

  趙桓說道:“讓他們先在城樓上等著,朕還有事情要辦,辦完之後再來朝議。”

  內侍不解,心想為何不讓文武百官下城樓去找背風地方等,城樓上天寒地凍,那些個文儒書生如何受得了風刀霜劍?

  嘴上卻是不敢說半句,忙躬身答應出去傳旨。

  文武百官一聽到這話,不由得一個個面面相覷,卻沒有一個人敢說個不字。

  於是都上到城樓,在寒風中吹的一個個鼻涕口水都出來了,凍得瑟瑟發抖。

  他們大多是些嬌生慣養的文臣,何曾經受這樣的苦難?縮成一團卻無可奈何,還得在寒風中挺著。

  不過,看到城樓上值守的將士們衣著比他們要單薄,還穿著十分沉重而寒冷的鎧甲,不僅不保暖,還能把人的熱量給吸走,但他們卻一個個精神抖擻,隨時監視著城下動靜。

  他們卻不知道這些兵士是剛剛換崗上來的,之前已經得到了徹夜的休息,其中很多都是窮苦人,比這些文人更耐寒,自然精神抖擻。

  皇帝如此體恤他們換班的上崗,他們如果不拿出精神來,實在愧對皇恩,尤其是當著這麼多的文武百官,更要拿出精神頭了。

  一個個跟標槍似的,挺立在城牆上,讓那些縮頭縮尾,抖如篩糠的文臣武將們自慚形穢。

  趙桓則帶著孟忠厚和一隊大內侍衛前往皇城,他要去給那幫皇子們佈置任務。

  舉國上下都在抗金,這幫皇子不能縮在他們的王爺府裡安享舒適,既然國難當頭,匹夫都有責,皇子更應該身先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