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體壇從收購布魯克林籃網開始 作品

第677章 祭出奇陣,擊落太陽


                 隨著小球崛起,魔球理論盛行。

  很多球員,除了上籃、扣籃,就只會飄在外面,投三分球。

  很少有球員,會擁有穩定、出色中距離投籃能力。

  按照某些理論,中距離出手,著實不划算,尤其長兩分球。

  畢竟你稍稍往後退一步,就能多一分。

  甚至你腳沒那麼大,穿小碼的鞋子,就能多拿一分。

  你就抵擋不住三分球的誘惑。

  可不管哪個時代,中投都不過時。

  當年。

  喬丹靠著一手中投,殺遍天下無敵手,開啟兩個三冠王朝,拿下十個得分王,傲視全聯盟。

  隨後。

  科比靠著一手中投,拿下五個總冠軍,獲得兩個得分王。

  再然後。

  杜蘭特靠著一手中投,險些成為nBA歷史上,繼邁克爾·喬丹後,又一個連續五個賽季,拿下得分王的球員。

  儘管投敵行為,引來諸多熱議,還讓格林公式完美閉環。可沒有杜蘭特,必然不會有金州勇士兩連冠。

  某位自詡為nBA聯盟第一人,強行給自己戴皇冠的球星,因為沒有一手穩定中投,職業生涯迄今為止,只有一個得分王。

  難怪突破四萬分時,得不到該有的尊重。

  很多球迷都覺得邁克爾·喬丹,不會三分球,其實他三分球,並不算糟糕。

  籃球之神的突破能力。

  無需贅言。

  可為什麼他在比賽關鍵時刻,都會用中距離解決問題,因為中投穩健高效,把握性更高。

  某人一直被詬病,關鍵時刻不行,喜歡甩鍋。

  無非自己中遠投能力一般,自己沒有信心。

  但凡他有一手穩定可靠的中投,那麼他必然會選擇自己出手,誰都想成為那個站在光裡的英雄。

  為什麼中投永不過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按照目前籃球場半場區域劃分,兩分區域範圍很大,包括合理衝撞區,但那個位置,一般都會選擇上籃、扣籃、舔籃終結,不屬於中投區域。

  除此之外。

  三分線以內,包括三分線,都屬於中投區域。

  三分球儘管可以遍佈全場,即使如今nBA聯盟球員,越投越遠,可出手區域,仍集中在三分線以上,中線以下區域,絕大多數三分球出手,都靠近三分線。

  越靠近籃下,命中率越高。

  可能以後會在籃球場上,看到越來越多的超遠三分球,可那都不屬於常規得分手手段。

  你以為個個都跟《大灌籃》裡面的主角一樣,全場任何區域,只要沒有防守干擾,怎麼投怎麼有。

  如果超遠三分球真那麼靠譜,為何沒有教練,佈置最後一投時,讓球員直接出手超遠三分球?

  因而。

  神的武器,永不過時。

  你只要往三分線裡走,那麼就屬於中投區域,你如果能將中投練到無死角,那麼很難會有球員,能限制你發揮。

  野球場。

  中投老大爺都能投得你欲哭無淚。

  即使你無法做到無死角,但你能將那幾個關鍵點中投練好,再打磨出一些中投手段,多幾種中投出手方式,你一樣能殺爆全場。

  就拿野球場舉例。

  籃下。

  絕不會讓你輕鬆突進去,防不住就犯規,或者直接犯規,根本不會讓你舒舒服服出手。

  三分球。

  除非你有無敵手感,三分球很準。

  否則。

  絕大多數情況,都不會搭理你,隨便你投,最多稍微意思下,伸個手干擾。

  唯有中投。

  防守球員處理起來很棘手。

  犯規完全沒必要。

  防又不好防。

  不防又不行。

  因為對方可能真有籃。

  菲尼克斯太陽今晚能打出西部第一戰績,進攻主要靠中投。

  保羅能投。

  布克能投。

  布里奇斯能投。

  艾頓一樣能投。

  因而。

  首節比賽,手感火熱的菲尼克斯太陽,靠著中投,單節轟下39分,防得布魯克林籃網只有29分進賬。

  再讓他們舒舒服服玩中投。

  布魯克林籃網必輸無疑。

  盧克·沃頓迅速變陣。

  派出加里·佩頓二世(pg)+魯迪·蓋伊(sg)+安德魯·維金斯(sf)+凱爾·安德森(pf)+布雷克·格里芬(C)的陣容出戰。

  五名球員都有不俗防守能力,他們可以無限換防,無懼對方擋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