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無限暴漲,我橫壓多元 作品

第343章無窮玄思,【變化】權柄

  那麼首先就要問……何為歷史?

  如果站在物理學角度談歷史,那麼就可以將其定義為某個孤立系統經歷一段時間,並在此期間所發生的狀態變化。

  譬如,在某個全封閉黑盒中放入一堆粒子,可以預計這些粒子將會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逐漸擴散開來,並最終達到最大熱輻射平衡狀態,結束。

  當然,也有可能在這些粒子中會誕生出一顆黑洞,並與剩下的熱輻射互相保持平衡。

  同時,由於量子漲落和霍金輻射,孤立系統很有可能會在這兩個平衡態之間不停搖擺。

  但不管怎樣,對應於某個特定時刻,該孤立系統必會存在一個特定的「態」。

  若將這一連串的「態」鏈起來,就是這個孤立系統的「歷史」。

  當然,以上都只是對歷史的最淺層比喻。

  或者說,是對歷史某些本質的一種形象化描述。

  即,事件在時間維度上的先後順序,以及事件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變化。

  而真正的歷史,或者說完全的歷史,則是今時或後時對於舊時一切種種變化的記錄。

  要分為三種:

  1、智慧文明過往的發展歷程;

  2、對過去時光種種諸事的記載;

  3、智慧生命對於歷史的認知與思考。

  第一種歷史,包涵了大至社會形態、國嘉泯族、科學研究、哲學思辨以及真理探尋,小至個人生活的起起落落、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

  在此層面上,歷史是一種客觀存在,或可稱為【本真歷史】。

  既然有【本真歷史】,那麼就會有【非本真歷史】。

  客觀存在的【本真歷史】是已然逝去之物,處在遙不可追的過去時間段。

  通常而言,宏觀層面的時間不可停止,亦不可逆轉。

  所以對智慧眾生來說,客觀存在過的【本真歷史】亦不再存在。

  因而眾生就必需也只能依據自身所能接觸到的某種「載體」,或經過某種「媒介」來認知歷史。

  即,有關於歷史的記述,以及由過往時光遺存至今的諸般舊物。

  其中最重要者,即是用文字記載下來的過往歷史,可稱為【寫就歷史】。

  其作為非完全客觀的非本真歷史,就是第二種歷史。

  換而言之,眾生即是通過他者之眼去了解一切歷史,是通過他者對歷史之認知來認知一切歷史。

  這是一種間接認知,是通過某種載體及媒介來認知【本真歷史】。

  統歸而言,【寫就歷史】即是眾生認知歷史的憑依資料。

  即,史料。

  史料不管是否完全記錄了【本真歷史】,甚至不管其是真是假,它總是客觀存在,是眾生認知歷史的終極根基。

  同時,即使眾生的歷史認知與【本真歷史】完全一致。

  但逝去之事無法還原,【寫就歷史】看似還原,實際卻依然只是也只能是【本真歷史】的摹本。

  【本真歷史】無所謂可信與不可信,【寫就歷史】則有可信與不可信之分。

  可信或不可信,就看【寫就歷史】是否符合【本真歷史】。

  兩者間的關係是原本與摹本的區別,是原形與影象的區別。

  【本真歷史】是客觀存在,【寫就歷

  史】則是主觀認知。

  不,寫下來的歷史亦是客觀存在,但卻是他者主觀認知的客觀存在。

  也就是說……一切【寫就歷史】皆是智慧眾生主觀對於客觀的認知。

  主觀的認知,永遠無法和其所認知的客觀對象完全符合。

  這對象,可以是一切。

  所以後天習得的「真理」,亦只會是相對真理。

  與那絕對真理間,永遠存在著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譬如大自然作為對象而成為歷史,亦存在於智慧眾生的「記錄」之中。

  因而自然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智慧生靈的自然史。

  更廣義而言,對於地質的考察,關於天文學的研究,乃至宇宙的探索,亦都是智慧生靈的歷史,是對於自我的深層揭示。

  揭示了時間與空間、主體與實體、心靈與物體、理智與感情、精神與物質……等等之間的對立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