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鹹魚的美好生活 作品

第51章 下鄉採購


                 石門村

  曹衛國跟著村長楚明遠走在道上,沿途勞作的村民紛紛打招呼。

  “村長!”

  “村長,這小夥兒是誰啊?長的可真俊!”

  村長滿臉喜色道:“這是軋鋼廠的曹主任,來咱們村採購,家裡的白薯幹、蘿蔔乾、雞蛋、粉條……都可以拿到大隊,價錢絕對公道。”

  “這是好事啊!”

  “我家有十幾斤白薯幹,一斤能給多少錢啊?”

  曹衛國立刻報價:“一斤一毛五。”

  “一毛五!”

  “這可比以前的多三分啊!”

  “曹主任你彆著急走啊,我這就回家去拿!”

  “我家也有些白薯幹!”

  “孩子媽,快回家把白薯幹拿大隊去!”

  一聽曹衛國報出的價格,家裡有白薯乾的村民頓時喜出望外。

  爭先恐後的回家去拿白薯幹,生怕曹衛國走了。

  有村民著急的問:“曹主任,蘿蔔乾多少一斤?”

  “一毛七!”

  “主任等我!我立刻回家去拿!”

  “曹主任,您收幹木耳嗎?”

  “收!”

  一時間,田間地頭都熱鬧起來。

  四十多歲楚明遠對著曹衛國連連道謝:“曹主任,真是太感謝您了。”

  曹衛國連忙道:“楚村長,什麼謝不謝的,鄉親們不容易,您放心,只要東西好,我一定都給最高的收購價。”

  這年代對糧食實行統購統銷,農民生產的糧食全部賣給國家,全社會所需要的糧食全部由國家供應,農民自己食用的數量和品種也得由國家批准後才能留下。

  還對生豬、雞蛋、糖料、桑絲、蠶繭、黃紅麻、烤煙、水產品實行派購,品種多達132種。

  對這些產品農民都不能自由買賣,價格也由國家統一規定。

  全國城鄉居民所需要的糧食、布匹、食油、豬肉等生活資料全憑國家印發的票證供應。

  國家對農產品的收購價格低於其價值,而賣給農民的工業品高於其價值,這就是所謂“剪刀差”。

  “剪刀差”實際上是一種“暗稅”。

  農民向國家除了繳明稅,即公糧以外,在售農產品的同時,還上交了“暗稅”。

  剪刀差使農村一貧如洗,統購統銷也加劇了城鄉分割,拉大了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