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羅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七章 趕考學子

  李凌在文山的引領下加入了這一群學子,經過一番引薦算是互相認識了,三十多個學子大都是這大夏國北部北關州雲州武州和西部的定州盤山州陽州慶州等外地比較窮的學子,想想也是京都的學子和有錢的學子都是早早的來定好了住宿,而這一群學子只能在山下空地打夜宿的學子家境都不會好,看著那些簡陋的擺設和一些簡單的吃食李凌更確定了自己的想法,當然李凌並非瞧不起他們,而是更有一股親切感,因為李凌以前也是窮困的農村出來的。經過一番瞭解李凌才知道他們剛為什麼議論,是因為李凌是有馬車帶著僕人來的,而這一群書生基本都是隻身結伴來的,相比之下自己算是這一群人中的有錢人了。李凌索性就把準備去京都的吃食都拿來與眾人分享,大不了明日再補貨就是。李凌就裝作悽慘道:“各位兄才,小子蒼州蒼海文士封侯,如今家鄉被賊酋侵佔,只帶著妻子逃難到此,此次想考取功名有機會向陛下請命,望朝廷早發天兵收復山河!各位如有幸能見著陛下也請代傳一下我蒼州百姓的心願!這是我的些許小吃權當謝意!”李凌把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說的一番話引得眾人同情,雖然這些人大多家鄉還沒有交戰,但是到處可見的難民他們都心裡明白。正是民以食為天,一群人慢慢吃喝之後,這文人的嘴想停都停不下來,李凌很快的和這一群人打成了一片,李凌注意到這一群人中大多還都是有才的。想想也是就像2000年以前的高考一樣,沒有一點把握你會去參加高考浪費時間嗎?很多最後一年都去打工謀其他出路了!這群學子大多都是隻身幾百裡的趕往京都,那心志也是不差的。在這一群學子中本州的文山算年紀比較大的約三十歲,據說考了兩次進考了,這是他第三次進考,如果這次還不中他笑說就要為安心養家了。其他還有定州瘦黑高個雲馬,陽州冷麵寡語李閃,平洲文弱書生子墨,慶州胖子舒明志幾人令李凌覺得才學比較突出。最讓人以意外的是李凌發現了那西康縣的老秀子(文士的別稱)範舉也在,很顯然這老頭沒認出李凌來,此刻範舉換了一件新文士衣服倒有點考場老手氣派,剛李凌看他就在一群初次參加秋試的學子面前介紹經驗吹得口沫橫飛。錵婲尐哾網

  眼看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這時文山站起來道:“明日便是謝師節,十日後便是帝國大秋試,今日我等在此一會也算是有緣。現在我們就按封兄所說的以文會友各自做詩一首如何?”眾人都附和道:“好!好!”文山見眾人都很響應就即興道:“既如此,我就先作詩一首,當拋磚引玉了!”眾人都靜下細聽,只聽文山道:“一夜八載,多少夢短不到家,三度紫禁,只獻帝王家!”眾人都稱讚不已。李凌也挺出了這文山的詩的意思,大致就是第一次落榜後每日每夜的繼續苦讀,這是第三次參加秋試,相當於是考前的宣誓了,這詩也顯示出了文山不錯的文學功底!接下來分別兩人做了,這次輪到子墨,只見著文弱書生有些羞澀的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入大海不知海之廣,學而不試何知學之深也!”眾人都道好好。李凌一聽便知這子墨真的是才學高,而且對於秋試只當作一種測試自己的水平,這種心態去參加秋試才能發揮最好的水平,想必這次他是必中的得了。李凌還在品味就聽李閃道:“寶劍出自磨礪,梅香自寒來,秋風得意,紫禁之殿上揚!”眾人一聽引得不少喝彩,不過也有些人心中有些認為李閃自大了,這詩顯出了李閃的功底和自信,他的目的不僅是正舉似乎還要考秋試五天後的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