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伊萊 作品

第八十六章 欲言又止


                 寧書藝的分析和結論得到了其他人的一致認可,於是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也就順利而又迅速地被制定出來。

  經過謹慎的分析和推測,組內其他人也都贊同寧書藝的觀點,認為柴堯和另外的那個隱藏在暗處的同謀有著明確的分工。

  如寧書藝的那個比方一樣,柴堯充當的是“腦子”這樣的一個角色,他一邊以相對比較明顯的嫌疑能夠吸引到警方的注意,另一邊又憑藉著謹慎的個性,弄出不在場證據來。

  他的不在場證據是間接的,但是嫌疑一樣也是間接的,這就讓他有足夠的底氣,賭警方找不到直接證據,即便是懷疑,也不能把他怎麼樣。

  而另外那個身份暫時還未明確的同夥則充當著“手”的角色。

  從這個人獨立作案的表現來看,這個“手”並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狡猾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不太聰明的。

  但是或許是在柴堯的策劃下,這個“手”始終在暗處,不論是追查案發前後的事情,還是與前兩名被害人之間的交集上,都是“查無此人”的狀態。

  這個計劃自然是有它的高明之處,但是“腦子”和“手”能夠用數字暗語進行交流,雖然從網絡世界來看似乎顯得十分私密穩妥,但從另外一個層面也可以很輕易的得出這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不僅認識,應該還很熟悉,彼此之間已經能夠形成一定程度的默契。

  只要現實生活中兩個人有交集,就一定能夠被查到。

  考慮到以柴堯的謹慎個性是絕不會冒冒失失匆忙行事的,為了把所有痕跡都儘量消除掉,他應該會和那個“手”在著手實施犯罪計劃之前的一段時間就不再往來。

  那麼想要找到兩個人的交集,就得繼續往更久遠的時間點上去挖掘。

  “柴堯之前無緣無故忽然一個人跑到舉目無親的m市,只短暫工作了一陣子,並沒有什麼踏踏實實發展事業的誠意,很可疑。”霍巖提出了他的看法,“有可能他去m市的初衷就是投奔那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