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劍吟 作品

第十九章 廟堂之上

  皇帝移步,負手踏階而下,緩步到《齊雲典》旁,抽出總綱,翻看起來,這《齊雲典》中,涵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農,皇帝翻看總綱一番,心中大喜,開口笑道:“好好好,此典不僅是我齊雲,更是神州大地第一典籍啊,傳朕旨意,著張瀾雨,晉禮部尚書銜,一眾編撰官員,吏部按制嘉賞”。

  “臣攜一眾編撰官,謝聖上隆恩,吾皇萬歲”,張瀾雨叩首謝恩歸列。

  小宦官們將這目錄搬入後殿,皇帝環視百官,開口道:“前些日子,左相蕭艈、西北大將軍王恬,上奏,這匈奴每逢冬季又來頻頻擾我邊關,北晉宗氏亦不安分,在我邊境幾城市場有晉之散起,劫掠城池,眾卿家有何應對之策。”

  望見眾官員皆默不作聲,適才齊雲大典帶來的喜悅之感,被莫名之火替代,神色不變,帝王目光落在一旁垂手而立的太子和寧王身上,捻著玉持,開口問太子道:“太子,以你之見,如何應對?”

  聽得父皇問向自己,這位平日只愛聞樂觀舞,鞭笞下人的太子忙出列道:“啟稟父皇,這匈奴每逢冬季,都來擾邊境,可令王恬出關平定,這北...晉,北晉,亦應在朝中選一大將出徵,蕩平擾我邊關的遊騎”。

  “哦?太子的意思就是要戰?”皇帝不知是喜是怒,只含笑繼續問太子道:“朕且問你,兵家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且不論如今仍是冬季,這南方遭遇我齊雲立國以來最重冬雪之災,對來年的農耕,百姓來說,若再用兵,我齊雲將國本不穩”。

  “這...這.”太子被父皇問的一時語塞,本就蒼白的臉,瞬時更無血色。

  此時旁邊一聲從容之聲而來:“父皇,兒臣請奏。”正式一旁挺身而立的寧王齊韜。

  皇帝望向寧王齊韜,眼神中的威嚴似是少了些許,仍是含笑道:“准奏”。

  “以兒臣觀來,山海關城牆堅固,兵精糧足,更有蕭右相和王老將軍坐鎮,匈奴擾關,無非是想逼的我朝含怒出兵,正中了那匈奴單于的奸計,我軍若堅守不出,縱是匈奴兇悍善戰,亦無法過關,百姓自安。當今之計,是乃朝廷當從儲備糧草中,撥糧增援即可,待月餘,則匈奴定然缺糧而退。待我朝來年秋收之後,糧草充足,再言戰事不遲。”寧王齊韜立於朝堂之上,侃侃而談。

  皇帝聽聞此言,眼中威嚴變為讚許之色,堂下的大臣們也紛紛交首稱讚。

  寧王沉思片刻,繼續從容而談:“北晉擾民之事,兒臣觀來,蹊蹺異常,自當年北晉國主宗妄繼位之後,多年未曾與我朝兵戈相見,雖北晉窺視我朝之心不死,可在此凜冬之季出兵,有違兵法,且遊騎騷擾實不是北晉行事之風,兒臣擔心,有人借北晉之名,對我百姓行劫掠之事,當嚴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