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端午加餐

 做晚飯前得先把粽子煮出來,家裡之前向李大娘家借了個大爐子,自家又買了一個,為了快一點把粽子煮出來,孫大娘回家把她家的那個爐子也提了過來,又提了兩口大鍋過來。

 三個爐子都升起火來,三口大鍋架上去,一個鍋煮一個口味的粽子。

 趁著這個功夫郭喜安拿了大盆過來揉麵,這麼多人吃麵條,還是自己揉麵擀出來比較划算,用乾麵條可煮不出來這麼多。

 用的都是白麵,加了些紅薯面進去,這樣擀出來的麵條會更加順滑,口感上沒那麼硬。

 十個幫工再加上家裡的這些人,接近二十個人吃飯,一個盆揉地面可不夠,郭喜安拿了兩個盆出來。

 孫大娘主動過來幫忙一起和麵、揉麵,揉好的面要讓它醒發一刻鐘左右,趁著這個功夫郭喜安又拿出一小塊五花肉剁碎,把炒肉臊的其他調料都配好。

 今天的大骨湯鮮美得很,不用炒太重口味的肉臊,炒個清淡的就行,不會掩蓋湯頭湯本身的鮮美。

 郭喜安準備炒一個酸菜肉沫的,撈出一碗酸菜出來同樣剁碎裝碗備用,等待會兒騰出火爐來,就可以直接上鍋炒了。

 外頭三口煮粽子的鍋已經咕咚了好一會兒,郭喜安打開鍋蓋看了看,用筷子輕輕按了按,糯米肉粽和八寶蜜粽還得再煮一會兒。

 玉米耙粽倒是熟了,張巧蓮來幫著把大鍋抬下火爐,郭喜安找了個盆,撈出四個玉米耙粽子出來。

 孩子們早就圍過來團團轉了,這個玉米粑粽是包成手掌長的條形狀的,郭喜安用刀切成兩半,給孩子們一人分了一小截,馬上就要吃飯了,這會兒可不能吃太多。

 剩下的幾個大人也嚐了嚐味道,這玉米粑粽煮出來味道也很好,甜甜的很香糯,是和糯米不一樣綿軟的口感。

 揉好的麵糰醒發得差不多了,孫大娘婆媳兩個把擀麵、扯麵條的任務接了過去,郭喜安騰出手來去炒肉臊。

 鍋裡放油燒熱下入五花肉末煸炒爆香,再加蔥薑蒜沫進去翻炒,炒出香味後加入酸菜沫繼續炒制,翻炒均勻至微微出汁,加入一小碗開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再往裡面加入適量的鹽和一點點白糖,燉煮得裡面的肉沫和酸菜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