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 作品

第441章 實在讓人頭大!

 出使衛國的隊伍回到“新田”已經是秋季中旬,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前往宮城向晉君壽曼覆命,待在自己的家中三天才相約入宮。

 “這麼說,衛君不是一名能夠持國的人?”晉君壽曼是皺著眉頭問出這句話。

 當前的諸侯在某種程度上很團結,也就是他們不允許有人冒犯到君權,該種默契體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進行戰爭的時候,下臣哪怕能夠輕易殺死一國之君,哪怕只是進兵嚇唬都會遭到本國的國君丟小鞋,真殺了非但無功反而有過。

 然後,一旦有人冒犯君權將不計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聯合起來將那人給摁下去或消滅掉。

 以為只有列國之君存在那種默契嗎?並不是的。

 貴族階層也有屬於他們的默契,比如非貴族不能殺死或俘虜貴族,戰場之上多以俘虜為主,交贖金能夠重獲自由。

 所以能夠看出一點,得到某個層次的利益,既得利益者就會有天然的默契,守護已經到手的利益。

 因此,限制與壓榨從來都是上至下,歷來不存在什麼意外。

 郤至根本就懶得去顧忌晉君壽曼當前的心情,說道:“衛君在君父薨逝後不顯悲色,事後多次竊喜與人說自己就要成為諸侯。這般的人,怎麼可能獲得愛戴呢?”

 “衛君生母嚇得已經準備回母國養老,索幸孫林父及時站出來維穩,才沒有讓衛國發生醜事。”郤至又給補了一刀。

 晉君壽曼眉頭皺得越來越緊,終究還是沒有忍住,說道:“為人臣子欺凌一國之君,與禮法不合。”

 這麼說吧?規則的制定,大多就是服務於上層的統治。

 姬周是一個奴隸制的王朝,不要奢望會做什麼偽裝,任何規則的制定都是為了讓統治階層獲利。

 步入封建時代之後,統治階層倒是願意裝了,帶上了“民”這個階層一塊玩。

 只不過,奴隸制和封建時代的“民”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要麼是有爵位的勳貴,不然就是有官身或祖上有人當過官。

 歷朝歷代所謂的為國為民,以為包括了眾生嗎?起碼黔首、黎庶、庶人之類不被幹涉就不錯,哪來的膽子敢奢望有所優待。

 所以了,在新中國建立之前,真不是誰都有資格去當那個“民”的。

 郤至冷冷地注視著晉君壽曼,一些不好聽的話沒有講出來。

 再爛的國君,他也是國君,不允許受到任何的冒犯,是嗎?

 以當前的禮法,還真的確確實實是那樣。

 郤至轉頭看向了樓令,示意說點什麼。

 “君上。”樓令站起身來,行禮說道:“衛君不孝已經為天下人所知道。”

 晉君壽曼要開口說點什麼。

 樓令沒給晉君壽曼說話的機會,繼續說道:“再者,我們需要一個穩定的衛國,避免在與楚國爭鋒期間,中原動亂多發。”

 “孫林父並不敢欺凌衛君,只是維持衛國的穩定。我們也需要一個能夠維持衛國穩定,並且站在我們這邊的大臣。”樓令再一次強調。

 郤至接過話題,生硬地說道:“所以,君上就不要與衛君有所接觸,免得名聲被波及了。”

 儘管當前沒有特別強調孝道,孝順卻是一件為世人認可的事情。

 因為大家都認可一個道理,出現有人做出明晃晃不孝的行為,怎麼可能不會受到排斥呢?

 “話說,國君也不是一個多麼孝順的人啊?”樓令還記得晉景公舉行葬禮期間發生的一幕幕。

 只是呢,晉君壽曼起碼不傻,明說自己不是什麼孝子,不管衛君衎什麼名聲都要保。

 “衛君一應所需,不能短缺了。”晉君壽曼說這一句,該話題也就到此為止。

 晉君壽曼換了一副表情,看著有些像是在賤笑,問道:“三位,今次去衛國的收穫不少吧?”

 換作是其它時代,一國之君那副表情問那種話,怎麼都要得到一個不似人君的評價了。

 在春秋時代則不然。

 由於各種競爭日益激烈的關係,國與國的紛爭早就脫離了道義,逐漸在向實際利益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