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云溪 作品

75.破家值萬貫 三更之第一更......

才是霜降,倒還不至於這一冷就要上棉襖了,桑蘿給小兄妹倆量體裁衣,沈安已經有了一條褲子,只做衣裳就成,沈寧是做全套的。

花了兩天時間先給做出了一身來,九月十二,兄妹倆個就一身嶄新的新衣裳穿上身了,料子比洗了幾年早舊得不成樣的夏衣要厚實很多,最關鍵是,不用露著一大截的腳脖子了。

 

如果忽略腳上那雙腳趾頭處打了補丁的布鞋,真是頂頂精神的。

 

當然,也沒誰注意兄妹倆腳上穿的是打補丁的破布鞋,打著補丁那也是好鞋,村裡趿著露腳趾的破布鞋的娃娃多著去了,光著腳丫的都不在少數。

 

別說小孩子,像桑蘿和秦芳娘幾個每天走個二十里山路的,腳上那鞋子其實已經是補丁撂補丁了,不過大家都找同色的料子縫上去,不仔細盯著瞧不顯眼罷了。

 

有了新衣裳,就連沈安這樣總是要裝點兒老成的性子,都沒忍住那點小心思,趁著自家大嫂在家,兄妹倆不用留一個人看家,帶著沈寧愣是村裡轉了三圈。

 

多少年沒穿過新衣了,現在穿上了,也讓大家瞧一回。

 

還讓大家知道他們大嫂可疼他和阿寧了。

 

這點暗戳戳的小心思別人不知道,但兄妹倆走出去,村裡的孩子確實都羨慕壞了,天剛冷呢,沈安和沈寧穿上新衣裳啦。

 

要說之前沈安和沈寧算得上是村裡最可憐的娃,現在就是滿村孩子最羨慕的娃了。

 

沈安和沈寧轉夠了,心滿意足回來。

 

桑蘿看得好笑,交待兩人:“最近這麼穿著應該就不冷了,天再冷些,就把原先的舊衣穿在裡面,外面再套一層新衣,穿個兩層,也就暖了。”

 

沈寧:“舊衣套外邊,新衣服就不容易壞。”

 

反正今天新衣都叫大夥兒看見啦,別以為她沒看見,三嬸也看見了,盯著她們瞪了好一會兒呢。

 

沈寧心裡可舒爽!

 

“還挺愛惜。”桑蘿笑:“隨得你們,怎麼高興怎麼來。”

 

桑蘿每天摘酸棗挖魔芋的間隙,開始給自己做秋衣,半下午時,桑蘿才從山裡回來,陳老漢和陳有田來了,帶著從周村正家借來的一個木鬥。

 

“交秋稅的糧我們這會兒幫著你量出來吧,最好明天就去交了,免得到了十五那天排長隊,屆時真要有點情況耽誤了那才麻煩,我們最近排隊買糧,發現縣裡也有那家裡囤糧不多的,因為幾家糧鋪都限購,也是慌得一家幾口都排隊買糧,就這,要湊夠怕是也要等到最後兩天。”

 

所以十四、十五縣衙門外指定人山車海。

 

桑蘿忙把兩人請進院裡,自己把揹簍放進了灶屋,就請兩人幫著從主屋往外搬糧。

 

四石四鬥,拆袋過量器,再重新裝袋,折騰了好些時候。

 

到最後,陳老漢又讓桑蘿另備了一個袋子,單裝了兩斗的糧:“這個帶過去算是備用,你自己準備幾個銀錢打點收糧的胥吏,這樣應該就用不著動這備用糧。”

 

不然叫他們踹上兩腳木鬥,或是搖上幾搖,那真是,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桑蘿點頭應下,準備到時候帶個十幾文錢用作打點,也是能買近兩升稻穀的錢了,但這錢不花又不成,兩升還是兩鬥,都不用掂量的。

 

糧食都稱好了,桑蘿就往盧家走了一趟,跟盧家說一聲,次日一早要借他們的架子車一用,去縣裡交糧。

 

桑蘿家住山上,架子車是拉不上去的,盧大郎說明天一早他把車拉到山下等著,到時候大家也會上去幫著桑蘿搬糧食下來。

 

第二天天不亮,秦芳娘她們來取豆腐的點兒,盧大郎、施二郎和陳有田幾個也要往縣裡去的就一起過來幫著搬糧了。

 

主屋裡特意點了一盞油燈,沈安和沈寧就看著自家這些日子攢起來的堆得高高的糧袋,唰一下沒了近半。

 

給兩個小傢伙看得心疼得直抽抽。

 

村裡人還在夢鄉里,兩輛架子車就悄沒聲兒出了村了。

 

周村正和他兒子看到盧大郎拉的那一車糧,愣了愣反應過來,是桑蘿去交租稅。

 

他沒問桑蘿糧食怎麼就夠了,只道:“戶籍都帶好了吧?”

 

桑蘿點頭:“帶上了。”

 

周村正也就沒再說什麼,跟著往縣裡去。

 

一行人到的時候,城門還沒開,門外已經排起了隊,隔一段會有一個打著火把的人,就著火光看過去,跟桑蘿一樣拉著糧車的有十幾個。

 

這些人身上都有同一個特徵,窮,特別的窮!

 

才剛秋收,在鄉下正常種地的,這個節點交不上秋稅的其實是很少的,這些怕是原本日子就極不寬裕,或是原本自家沒地,種的全是佃來的地,如果地再不夠好的話,那確實會出現交稅困難的情況。

 

十里村這樣的情況還是少,最窮的周癩子家,前幾天也把稅交了,他們家難是難在交完稅後的糧撐不到明年秋。

 

桑蘿只看了幾眼,就沒再去看,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難,誰也不知道對方碰上的是什麼樣的事,她如果沒有穿越過來,原身已經死了,沈安和沈寧現在也不知道會是什麼光景。

這世道,管好自己已經不容易了。

 

隨著天光漸亮,後邊來的人越發的多了,既不是來交糧的,也不是來擺攤的,手上大多捏著一個糧袋,這是進城買糧來的。

 

桑蘿才發現,比起前幾回她來縣裡時,進城買糧的人變得稍多了一些。

 

想來這種緊張和一些關於各州鬧災的流言也在各鄉傳開了,有家中條件稍好些的,未雨綢繆開始做起了準備。

 

今日的城門比往常似乎開得更晚了一些,城門一開,隊伍整個就騷動了起來,桑蘿她們這一行人來得還算早,是最先一批進城的,因盧大郎要去排隊買糧,桑蘿也沒麻煩她,自己拉著車走。

 

倒是馮柳娘和甘氏,幫著推車,準備把桑蘿送到縣衙交糧的地方。

 

往縣衙去要經過糧鋪,一行人快步衝過去,才發現糧鋪外早已經排起了很長的隊,看衣著,也看這個城門剛開的時間節點,全是縣裡的居民。

 

桑蘿當時心裡就是一個咯噔,陳有田他們一行人今天還買得著糧嗎?

 

她也顧不上,拉著糧車就往縣衙去,到了地兒,縣衙的糧倉在哪兒都不用打聽,因為衙門東面不遠處一座單獨的院落外邊巷子裡已經排起長隊了,縣裡的居民備夠了糧的,這幾天陸陸續續也在交租稅。

 

桑蘿拉著車排在隊伍中,讓馮柳娘和甘氏自去忙,等著衙門收糧的胥吏上工。

 

是的,衙門裡的胥吏,除了守城的城門衛,沒有這麼早到衙門的,百姓來得早也只是搶個排隊的位置而已,排在第一位,該等還是等。

 

天光大亮,又等了兩三刻鐘,衙門東那座院子的院門終於有了動靜。

 

隊伍一下子騷動起了什麼,桑蘿踮著腳看隊頭,見排在隊伍第一位的兩個男人把車裡的糧袋開始往院裡搬,默默數著要過幾輛車才輪到自己。

 

前邊是一個婦人帶著一個二十歲上下的青年,婦人壓著聲音問青年:“打點鬥級的銀錢都備妥了吧?”

 

青年摸了摸窄袖,點頭。

 

婦人才鬆一口氣,又好似是嘆了一口氣。

 

收糧並不算快,到底要一袋袋拆開稱量的,桑蘿等了近半個時辰才輪到她,糧袋得往裡搬,桑蘿這時候才發現,自己一個人要單獨扛起一袋糧袋,相當吃力。

 

而且不是一袋,是一車。

 

院裡的胥吏已經在催,桑蘿看了看排在自己身後的那輛車,車邊是兩個二三十歲的大漢。

 

這種明顯需要幫助的時候,桑蘿是不會因為不好意思就逞強的,她陪著笑:“兩位大哥,這糧袋太重,能麻煩幫我搭把手嗎?”

 

這在交糧的時候算是常見的,被人求助到頭上來了,兩個大漢一看桑蘿一個嬌嬌小小的小娘子,這身板,確實搬不動糧袋。

 

其中一個道:“家裡怎麼讓你一個小娘子出來交糧?”

 

純只是一問罷了,桑蘿陪了個笑,他也沒怎麼不樂意,都沒用桑蘿抬,和自家兄弟一起,上手就一人扛著一袋就往院子裡送。

 

桑蘿也不好乾看著,咬著牙自己也試圖扛一袋,扛是扛不起是挪。

 

那送了一袋糧進去轉身出著把桑蘿挪得艱難的那袋子糧提了起這真遇著好人了。

 

半車子糧兩個大漢幾進幾齣就扛好了,桑蘿一再的道謝,大漢擺擺手:“莫客氣了,進去吧。”

 

桑蘿進到院裡才發現,縣衙的糧倉自成院落,三面都是高牆,除了門洞,沒有窗戶。

 

交糧就在最外邊這一進的院子,裡邊是什麼樣的桑蘿瞧不著,也沒時間瞧了,她快步上前,對著兩位負責收糧的鬥級就陪了個笑臉。

 

那邊公事公辦的口吻:“戶籍出示一下。”

 

桑蘿把一早準備好的戶籍雙手遞了過去,手裡的八個銅錢在戶籍的遮蓋下落到了那鬥級手中:“辛苦您!”

 

對方挑了挑眉,面上有了笑容,淡然接過錢和籍書開始對稅單。

 

桑蘿也沒落下另一個鬥級,藉著挪糧袋背對著眾人的當口,往那人手裡也塞了八個銅錢:“辛苦您。”

 

“好說。”胥吏收錢收得很順手,一接一掂,就塞進了腰封的暗袋裡,而後轉頭問對籍書的那一個:“找到了嗎?該交多少?”

 

那人一目數行的對下去,很快目光定了定,道:“四石四!”

 

“行咧。”

 

另一個就開始幹活,拆糧袋倒糧,幹得極為順手,好處給到位了,也沒有額外的小動作,桑蘿這租稅利利落落的交好了,收了完稅文書,吹乾了墨跡摺好放進錢袋裡,這才收著她的那些個空糧袋和剩在車裡的兩個罈子和兩鬥穀子,拉著車走了。

 

第一站自然是永豐齋,這一回做好的水晶脯有三百六十餘塊,桑蘿急用錢,也就都帶來了。

 

從永豐齋出來時,新得了嚴掌櫃給的三百六十五文錢貨款,加上原有的七百多個錢,桑蘿身上這會兒有一千多個錢。

她拉著架子車就徑直往布莊去了。

 

原身記憶中,倒是跟她娘在布鋪裡挑過料子,但挑的那都是好料子,而且結賬這種事也不歸她管,因為綿的價格桑蘿還真不知道。

 

進了布莊一問,她才嘶著吸了一口氣。

 

這會兒布莊用來填充棉襖或是棉被的,兩種選擇,貴的那個是蠶絲,或是絲綿,這個不用想,桑蘿價兒都不帶問的,用不起。

 

便宜的那種是綿,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木棉,一種高大的花樹結出來的棉,在這裡被稱之為綿。

 

論兩賣,一兩綿要一百文。

 

桑蘿終於知道為什麼窮苦人家往被子襖子裡會絮一些柳絮蘆花,因為真的是穿不起也蓋不起。

 

太貴了。

 

沈安和沈寧這樣的孩子,一件襖子加褲子,一身做下要絮個一斤的綿吧,這一貫錢就沒了。

 

兩個孩子兩貫,似她這樣的成年人,個子高些,就得要個一斤半。

 

得,三個人光是各做一套棉服內膽,買綿就要花去三千五百個錢。

 

這還稱不上大件,大件的是被子。

 

雖是南方,深秋和初冬得要四到六斤的被子吧?被面被裡本身就能禦寒,緊省一點,一床被子填充個四斤綿。

 

要過冬的話,八斤?就算薄一些,把棉襖壓在被面上,那也得準備個六斤。

 

桑蘿只想一想就覺得很不容易,可算是知道了什麼叫破家值萬貫。

 

多少人家的家底也是跟她現在這樣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攢出

 

補一個備註,文裡的綿字,不是錯字,是特意寫成綿的,古代最早沒有棉花的,那個時候的填充物除了絲就是一種木棉,跟棉花差不多,在棉花出現之前,這個是取暖的東西,絨相對短,種植起來也難,多年生的,不像棉花那麼好用,後來在明朝還是什麼時候被大面積種植的棉花取代了。在還沒有草生棉只有木生棉的時候,古代最早沒有木字旁的棉,只有‘綿’。也是查資料的時候看到的,而且查的資料有點雜,說法好像還有點不一,一種把綿解釋為一種布料(但我覺得那個應該是指用木棉織的錦),一種把綿解釋為木棉的綿毛,文是架空的,我就沒太考究,選了這種說法當一個設定用在文裡了。

 

感謝在2023-08-1911:41:30~2023-08-1917:11:1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小異愛吃魚、滿卷時光、偏愛、糯米20瓶;舞魚10瓶;麋鹿不是迷路elk、we、不見銀河、土財主、阿狸、清池丫丫、我就看看、這是什麼神仙作者!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才是霜降,倒還不至於這一冷就要上棉襖了,桑蘿給小兄妹倆量體裁衣,沈安已經有了一條褲子,只做衣裳就成,沈寧是做全套的。

 

花了兩天時間先給做出了一身來,九月十二,兄妹倆個就一身嶄新的新衣裳穿上身了,料子比洗了幾年早舊得不成樣的夏衣要厚實很多,最關鍵是,不用露著一大截的腳脖子了。

 

如果忽略腳上那雙腳趾頭處打了補丁的布鞋,真是頂頂精神的。

 

當然,也沒誰注意兄妹倆腳上穿的是打補丁的破布鞋,打著補丁那也是好鞋,村裡趿著露腳趾的破布鞋的娃娃多著去了,光著腳丫的都不在少數。

 

別說小孩子,像桑蘿和秦芳娘幾個每天走個二十里山路的,腳上那鞋子其實已經是補丁撂補丁了,不過大家都找同色的料子縫上去,不仔細盯著瞧不顯眼罷了。

 

有了新衣裳,就連沈安這樣總是要裝點兒老成的性子,都沒忍住那點小心思,趁著自家大嫂在家,兄妹倆不用留一個人看家,帶著沈寧愣是村裡轉了三圈。

 

多少年沒穿過新衣了,現在穿上了,也讓大家瞧一回。

 

還讓大家知道他們大嫂可疼他和阿寧了。

 

這點暗戳戳的小心思別人不知道,但兄妹倆走出去,村裡的孩子確實都羨慕壞了,天剛冷呢,沈安和沈寧穿上新衣裳啦。

 

要說之前沈安和沈寧算得上是村裡最可憐的娃,現在就是滿村孩子最羨慕的娃了。

 

沈安和沈寧轉夠了,心滿意足回來。

 

桑蘿看得好笑,交待兩人:“最近這麼穿著應該就不冷了,天再冷些,就把原先的舊衣穿在裡面,外面再套一層新衣,穿個兩層,也就暖了。”

 

沈寧:“舊衣套外邊,新衣服就不容易壞。”

 

反正今天新衣都叫大夥兒看見啦,別以為她沒看見,三嬸也看見了,盯著她們瞪了好一會兒呢。

 

沈寧心裡可舒爽!

 

“還挺愛惜。”桑蘿笑:“隨得你們,怎麼高興怎麼來。”

 

桑蘿每天摘酸棗挖魔芋的間隙,開始給自己做秋衣,半下午時,桑蘿才從山裡回來,陳老漢和陳有田來了,帶著從周村正家借來的一個木鬥。

“交秋稅的糧我們這會兒幫著你量出來吧,最好明天就去交了,免得到了十五那天排長隊,屆時真要有點情況耽誤了那才麻煩,我們最近排隊買糧,發現縣裡也有那家裡囤糧不多的,因為幾家糧鋪都限購,也是慌得一家幾口都排隊買糧,就這,要湊夠怕是也要等到最後兩天。”

 

所以十四、十五縣衙門外指定人山車海。

 

桑蘿忙把兩人請進院裡,自己把揹簍放進了灶屋,就請兩人幫著從主屋往外搬糧。

 

四石四鬥,拆袋過量器,再重新裝袋,折騰了好些時候。

 

到最後,陳老漢又讓桑蘿另備了一個袋子,單裝了兩斗的糧:“這個帶過去算是備用,你自己準備幾個銀錢打點收糧的胥吏,這樣應該就用不著動這備用糧。”

 

不然叫他們踹上兩腳木鬥,或是搖上幾搖,那真是,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桑蘿點頭應下,準備到時候帶個十幾文錢用作打點,也是能買近兩升稻穀的錢了,但這錢不花又不成,兩升還是兩鬥,都不用掂量的。

 

糧食都稱好了,桑蘿就往盧家走了一趟,跟盧家說一聲,次日一早要借他們的架子車一用,去縣裡交糧。

 

桑蘿家住山上,架子車是拉不上去的,盧大郎說明天一早他把車拉到山下等著,到時候大家也會上去幫著桑蘿搬糧食下來。

 

第二天天不亮,秦芳娘她們來取豆腐的點兒,盧大郎、施二郎和陳有田幾個也要往縣裡去的就一起過來幫著搬糧了。

 

主屋裡特意點了一盞油燈,沈安和沈寧就看著自家這些日子攢起來的堆得高高的糧袋,唰一下沒了近半。

 

給兩個小傢伙看得心疼得直抽抽。

 

村裡人還在夢鄉里,兩輛架子車就悄沒聲兒出了村了。

 

周村正和他兒子看到盧大郎拉的那一車糧,愣了愣反應過來,是桑蘿去交租稅。

 

他沒問桑蘿糧食怎麼就夠了,只道:“戶籍都帶好了吧?”

 

桑蘿點頭:“帶上了。”

 

周村正也就沒再說什麼,跟著往縣裡去。

 

一行人到的時候,城門還沒開,門外已經排起了隊,隔一段會有一個打著火把的人,就著火光看過去,跟桑蘿一樣拉著糧車的有十幾個。

 

這些人身上都有同一個特徵,窮,特別的窮!

 

才剛秋收,在鄉下正常種地的,這個節點交不上秋稅的其實是很少的,這些怕是原本日子就極不寬裕,或是原本自家沒地,種的全是佃來的地,如果地再不夠好的話,那確實會出現交稅困難的情況。

 

十里村這樣的情況還是少,最窮的周癩子家,前幾天也把稅交了,他們家難是難在交完稅後的糧撐不到明年秋。

 

桑蘿只看了幾眼,就沒再去看,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難,誰也不知道對方碰上的是什麼樣的事,她如果沒有穿越過來,原身已經死了,沈安和沈寧現在也不知道會是什麼光景。

 

這世道,管好自己已經不容易了。

 

隨著天光漸亮,後邊來的人越發的多了,既不是來交糧的,也不是來擺攤的,手上大多捏著一個糧袋,這是進城買糧來的。

 

桑蘿才發現,比起前幾回她來縣裡時,進城買糧的人變得稍多了一些。

 

想來這種緊張和一些關於各州鬧災的流言也在各鄉傳開了,有家中條件稍好些的,未雨綢繆開始做起了準備。

 

今日的城門比往常似乎開得更晚了一些,城門一開,隊伍整個就騷動了起來,桑蘿她們這一行人來得還算早,是最先一批進城的,因盧大郎要去排隊買糧,桑蘿也沒麻煩她,自己拉著車走。

 

倒是馮柳娘和甘氏,幫著推車,準備把桑蘿送到縣衙交糧的地方。

 

往縣衙去要經過糧鋪,一行人快步衝過去,才發現糧鋪外早已經排起了很長的隊,看衣著,也看這個城門剛開的時間節點,全是縣裡的居民。

 

桑蘿當時心裡就是一個咯噔,陳有田他們一行人今天還買得著糧嗎?

 

她也顧不上,拉著糧車就往縣衙去,到了地兒,縣衙的糧倉在哪兒都不用打聽,因為衙門東面不遠處一座單獨的院落外邊巷子裡已經排起長隊了,縣裡的居民備夠了糧的,這幾天陸陸續續也在交租稅。

 

桑蘿拉著車排在隊伍中,讓馮柳娘和甘氏自去忙,等著衙門收糧的胥吏上工。

 

是的,衙門裡的胥吏,除了守城的城門衛,沒有這麼早到衙門的,百姓來得早也只是搶個排隊的位置而已,排在第一位,該等還是等。

 

天光大亮,又等了兩三刻鐘,衙門東那座院子的院門終於有了動靜。

 

隊伍一下子騷動起了什麼,桑蘿踮著腳看隊頭,見排在隊伍第一位的兩個男人把車裡的糧袋開始往院裡搬,默默數著要過幾輛車才輪到自己。

 

前邊是一個婦人帶著一個二十歲上下的青年,婦人壓著聲音問青年:“打點鬥級的銀錢都備妥了吧?”

 

青年摸了摸窄袖,點頭。婦人才鬆一口氣,又好似是嘆了一口氣。

收糧並不算快,到底要一袋袋拆開稱量的,桑蘿等了近半個時辰才輪到她,糧袋得往裡搬,桑蘿這時候才發現,自己一個人要單獨扛起一袋糧袋,相當吃力。

 

而且不是一袋,是一車。

 

院裡的胥吏已經在催,桑蘿看了看排在自己身後的那輛車,車邊是兩個二三十歲的大漢。

 

這種明顯需要幫助的時候,桑蘿是不會因為不好意思就逞強的,她陪著笑:“兩位大哥,這糧袋太重,能麻煩幫我搭把手嗎?”

 

這在交糧的時候算是常見的,被人求助到頭上來了,兩個大漢一看桑蘿一個嬌嬌小小的小娘子,這身板,確實搬不動糧袋。

 

其中一個道:“家裡怎麼讓你一個小娘子出來交糧?”

 

純只是一問罷了,桑蘿陪了個笑,他也沒怎麼不樂意,都沒用桑蘿抬,和自家兄弟一起,上手就一人扛著一袋就往院子裡送。

 

桑蘿也不好乾看著,咬著牙自己也試圖扛一袋,扛是扛不起是挪。

 

那送了一袋糧進去轉身出著把桑蘿挪得艱難的那袋子糧提了起這真遇著好人了。

 

半車子糧兩個大漢幾進幾齣就扛好了,桑蘿一再的道謝,大漢擺擺手:“莫客氣了,進去吧。”

 

桑蘿進到院裡才發現,縣衙的糧倉自成院落,三面都是高牆,除了門洞,沒有窗戶。

 

交糧就在最外邊這一進的院子,裡邊是什麼樣的桑蘿瞧不著,也沒時間瞧了,她快步上前,對著兩位負責收糧的鬥級就陪了個笑臉。

 

那邊公事公辦的口吻:“戶籍出示一下。”

 

桑蘿把一早準備好的戶籍雙手遞了過去,手裡的八個銅錢在戶籍的遮蓋下落到了那鬥級手中:“辛苦您!”

 

對方挑了挑眉,面上有了笑容,淡然接過錢和籍書開始對稅單。

 

桑蘿也沒落下另一個鬥級,藉著挪糧袋背對著眾人的當口,往那人手裡也塞了八個銅錢:“辛苦您。”

 

“好說。”胥吏收錢收得很順手,一接一掂,就塞進了腰封的暗袋裡,而後轉頭問對籍書的那一個:“找到了嗎?該交多少?”

 

那人一目數行的對下去,很快目光定了定,道:“四石四!”

 

“行咧。”

 

另一個就開始幹活,拆糧袋倒糧,幹得極為順手,好處給到位了,也沒有額外的小動作,桑蘿這租稅利利落落的交好了,收了完稅文書,吹乾了墨跡摺好放進錢袋裡,這才收著她的那些個空糧袋和剩在車裡的兩個罈子和兩鬥穀子,拉著車走了。

 

第一站自然是永豐齋,這一回做好的水晶脯有三百六十餘塊,桑蘿急用錢,也就都帶來了。

 

從永豐齋出來時,新得了嚴掌櫃給的三百六十五文錢貨款,加上原有的七百多個錢,桑蘿身上這會兒有一千多個錢。

 

她拉著架子車就徑直往布莊去了。

 

原身記憶中,倒是跟她娘在布鋪裡挑過料子,但挑的那都是好料子,而且結賬這種事也不歸她管,因為綿的價格桑蘿還真不知道。

 

進了布莊一問,她才嘶著吸了一口氣。

 

這會兒布莊用來填充棉襖或是棉被的,兩種選擇,貴的那個是蠶絲,或是絲綿,這個不用想,桑蘿價兒都不帶問的,用不起。

 

便宜的那種是綿,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木棉,一種高大的花樹結出來的棉,在這裡被稱之為綿。

 

論兩賣,一兩綿要一百文。

 

桑蘿終於知道為什麼窮苦人家往被子襖子裡會絮一些柳絮蘆花,因為真的是穿不起也蓋不起。

 

太貴了。

 

沈安和沈寧這樣的孩子,一件襖子加褲子,一身做下要絮個一斤的綿吧,這一貫錢就沒了。

 

兩個孩子兩貫,似她這樣的成年人,個子高些,就得要個一斤半。

 

得,三個人光是各做一套棉服內膽,買綿就要花去三千五百個錢。

 

這還稱不上大件,大件的是被子。

 

雖是南方,深秋和初冬得要四到六斤的被子吧?被面被裡本身就能禦寒,緊省一點,一床被子填充個四斤綿。

 

要過冬的話,八斤?就算薄一些,把棉襖壓在被面上,那也得準備個六斤。

 

桑蘿只想一想就覺得很不容易,可算是知道了什麼叫破家值萬貫。

 

多少人家的家底也是跟她現在這樣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攢出

 

補一個備註,文裡的綿字,不是錯字,是特意寫成綿的,古代最早沒有棉花的,那個時候的填充物除了絲就是一種木棉,跟棉花差不多,在棉花出現之前,這個是取暖的東西,絨相對短,種植起來也難,多年生的,不像棉花那麼好用,後來在明朝還是什麼時候被大面積種植的棉花取代了。在還沒有草生棉只有木生棉的時候,古代最早沒有木字旁的棉,只有‘綿’。也是查資料的時候看到的,而且查的資料有點雜,說法好像還有點不一,一種把綿解釋為一種布料(但我覺得那個應該是指用木棉織的錦),一種把綿解釋為木棉的綿毛,文是架空的,我就沒太考究,選了這種說法當一個設定用在文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