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不瘦 作品

第12章 標誌性裝備

 部隊大院的群體大多都來自天南海北,對於京城來說,他們都是外來者。

 大院的孩子們也是五湖四海的匯聚在這個小天地裡。

 大院生活系統非常完善,從理髮店到小賣部,再從食堂到衛生所一應俱全。就如同一個小社會。

 每天聽著起床號醒來,衣食住行也無需操心,都是按級分配,孩子們單純且普遍愛好相似。

 兒時聽革命故事,玩遊戲也是官兵抓賊,長大了普遍愛槍,有著濃郁的軍事崇拜。

 蘇木也是在起床號悅耳的聲音中睜開眼。

 來到窗邊。

 下面有五六個穿著小軍裝的孩子們圍在隔壁樓道口,朝著樓上大喊。

 那勢頭,像極了要去行軍打仗似的,熱血又青春。

 喊的好像是“王凱旋”。

 不一會兒,蘇木就看到前兩天見過的那個小胖墩從樓道里竄了出來,小夥伴們匯聚在一起,向著禮堂的方向去了。

 部隊大院的禮堂幾乎天天都在放電影,紅色主題的,翻來覆去。

 昨天拜會了劉叔叔家,見到了南鑼鼓巷街道辦主任王姨。從劉叔叔家出來,蘇迎軍就又拉著蘇木去了禮堂。

 為什麼說又呢?

 連續兩天看了兩場電影。

 一場是《永不消逝的電波》很戳人淚腺,李曉蘭哭得稀里嘩啦的。

 昨天那場是《狼牙山五壯士》。

 李曉蘭還是感動到淚流滿面。

 蘇木感覺蘇迎軍喜歡的不是看電影,而是在旁邊安慰女朋友,給女朋友遞手帕的那種氛圍。

 只是這氛圍裡,非要加自己這個電燈泡嗎?

 要不是演技過關,蘇木很難面對這種畫面粗糙,劇情簡陋的電影情節揮灑淚水。

 不是電影不夠經典,而是蘇木並沒有身臨其境,沒有沉浸式體會到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想,沒有親眼目睹過太多電影都無法表現出來的感人事蹟。

 而這些,卻伴隨著蘇迎軍、李曉蘭的成長,不斷髮生著。

 感同身受。

 沒有身受,又怎麼去感同?

 即便心思再細膩,再感性的人,也要比經歷過的人的感受,差上一籌。

 嗯,最關鍵的是看完電影用兩條腿軋馬路,還得拖著他……

 有一丟丟小尷尬。

 “哥,吃了飯我去四合院瞧瞧,應該搬走了吧……”

 “行,正好我今天也要去單位報道了。早去早回,別跟人起衝突,有事回來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