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糖蟲子 作品

第291章 二百七十二章西北節度使

    時間如水,轉眼之間又是五年。

    此時的任太虛站在大梁西北的宛城的城牆之上,感受到來自漠北的風沙不由得有些唏噓。

    五年的時間能改變很多東西,五年前任太虛還是剛剛高中探花的士子。

    在外人眼中前途無可限量。

    這五年過去,任太虛卻是憑藉著自己的手段,加著外部的助力,成為了鎮守西北三郡的西北節度使。

    從文臣到武職,從一個小小的探花到今天的西北節度使,這個變化可是大的沒有邊了!

    五年之前,任太虛金榜題名之後也是順順利利的成功的入選翰林院,看似平步青雲!

    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書機構,主官為翰林學士,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修撰、編修、檢討等官,另有作為翰林官預備資格的庶吉士。

    通常而言,庶吉士在資深的翰林指導下經過三年學習,期滿後要經散館之試,然後按成績授職。優者一般留翰林,次者則出為中央及地方官,一般是知府之類的職位。

    翰林院也就成了重要的人才庫,這就是文臣集團最是核心的底盤。

    朝中諸多的文臣集團大佬,都是翰林出身。

    在前朝的時候甚至是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局面,凡經館選而成為庶吉士的進士均被認為是儲相。

    正因為前朝的內閣輔臣,多半都是庶吉士出身,所以庶吉士雖晚三年授官,只要不犯過錯,日後必進閣拜相,為朝廷棟樑,許多進士都樂於此道。

    雖然今朝已經是廢棄了內閣制度,但是這翰林卻是沒有被廢棄,依舊被視作文臣的儲蓄之地

    殿試的前三名都是得以順利進入翰林院,其中“狀元”的官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個從六品官,修撰的工作主要是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而“榜眼”、“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

    而任太虛這個探花則是被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接下來任太虛只要是兢兢業業的積累資歷,不犯錯,即便是沒有太多的功勳,幾十年之後當一個三品的文臣大員也是不難!

    要是多有功勳,加上任太虛的年紀優勢,幾十年之後任太虛甚至是能順利的成為朝中的文臣集團大佬!

    甚至是有機會成為朝中的文臣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只是這條看似是前途似錦的路卻不是任太虛所求的,同時時間的問題也是任太虛所要憂慮的一件事。

    根據李化元所說,上界的老祖傳下來法旨——大梁國運七十載。

    對於這個演算結果,任太虛雖不說是全信,但是也不可不防!

    要是真的不到十年之後,大梁就亡了,任太虛可能還在翰林院積累資歷,到時候可是失了先機。

    同時一旦是走正統的文臣道路,慢慢的在翰林院發展,任太虛也不得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地域的問題!

    在翰林院發展,在汴梁城,這是京官,在外人看來固然是好的,畢竟是常有京官一律大一級,同樣是七品,一般的縣令如何能和任太虛比?

    甚至是一郡太守、一府知府也不一定比得任太虛的清貴?

    但是翰林院,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或許是除了外調鍍金,任太虛就是一直不得出汴梁城,這樣的情況之下任太虛如何在暗中積累力量?

    圖謀大事?

    所以在任太虛看來,翰林院固然是一個更高的起點,但是隻能是當做踏板,接下來任太虛必須要想著外調,成為地方官!

    當然,雖然是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任太虛卻是沒有與其餘人說,更是沒有主動的求著往外調,只因為這實在是引人注目!

    畢竟誰都是知道外調之後,便是失去了前途似錦,正常人絕對是不會這樣選擇的,未免有些掩耳盜鈴了!

    甚至是會讓人懷疑任太虛是不是有其餘的目的!

    接下來的一年之中,任太虛都是在翰林院之中安心的做好自己的職位,可能是因為任太虛的出身的緣故,任太虛很得皇帝的看重。

    這一年之中,任太虛也是沒有辜負皇帝的看重,接連提出了六七個意見,都是對時政有所增益的,得到了皇帝的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