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名不虛傳

 背景故事寫完,才是歌詞的起始。

 葉桓丘寫的這一版是國家級表演藝術家譚菁的唱法,便特意在開頭寫下:

 (崑山腔)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崑山腔是崑曲的一種發聲的唱法,說起話來綿密細長,它不是一個單獨的戲種,而是屬於南戲四大聲腔之一,而崑山腔歷經六百餘年,尚傳於世。

 葉桓丘後續打出的歌詞,更是讓趙子筠徹底失聲。

 令她最為震撼的兩句歌詞,第一句:陳詞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聯想到裴晏之用火焰將整座劇院化為火海時,那份捨生忘死的慨然大義,即便火已經蔓延到臺上,他也沒有停下唱戲,詞是熟的不能再熟的戲詞,但這一次唱出來有著別樣的痛快感,看到這些虎豹豺狼的侵略者倒在面前,他只想仰天長笑。

 第二句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曾經的戲曲那是下九流的行當,戲子伶人那都是末端,雖然在民初期,隨著戲曲藝術的不斷傳播,也慢慢提升了位置,但對於一個身在小縣城的名角,他的地位又能有多少改變。

 可即便如此,身份雖低,但一顆拳拳報國之心是無法被澆滅的,如此轟轟烈烈的一場大戲,後世可能也不會有人記住,但是那又如何?

 他做這件事,可不是為了讓人給自己歌功頌德,他展現的是華國人的骨氣,用自己的血肉鑄成的脊樑。

 看到後邊趙子筠臉上的淚也乾涸了,但內心的震撼久久無法平復。

 以前的自己或許還覺得自己有那麼一絲可能,通過努力再歌曲創作上比肩葉桓丘,只是大家擅長的風格不同而已。

 但是這一回,葉桓丘寫的《赤伶》,已經讓她心服口服,再也生不起一絲比較的念頭。

 做完這些還不夠,葉桓丘用華國古代陶笛、古箏以及臥箜篌這些東方樂器作為曲子中的底色,葉桓丘將它們都演奏一遍。

 趙子筠從震撼再到麻木,她很難說服自己相信一個人居然是“全才”,如果不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聽,她絕對不會相信有那麼一個人能夠全能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