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1253章 三件事

再過些年,最富有的這些民營企業家,除了企業捐款之外,個人捐款哪年不都得幾億、幾十億?

與其在財富分配的政策壓力下捐款,還不如主動表態捐款,既能給公眾和領導們留下一個好印象,又爭取一個民族企業家的美名。

相比之下,國內的捐款環境太友好了。

有選擇權。

可以捐,可以不捐。

如果公眾指責誰不捐款,就會有逼捐的嫌疑。這可比美國友好多了。美國表面上是自由捐款,實際上就是必須捐,就像國內必須孝敬父母一樣。

在國內,孩子必須要孝敬父母,因為孩子是父母養大的;美國孩子不怎麼孝敬父母,因為孩子是國家養大的,要“孝敬”國家,也就是捐款。別說大富豪了,哪怕是底層老百姓,哪怕《無恥之徒》裡的破產家族,窮得連房租都付不起飯都吃不上了,每個月也要跟扣稅似的,按比例扣除一些錢捐給慈善基金。

這是美國社會的文化背景。

就跟去餐廳給小費一樣。

表面上看,是否給小費有選擇權,可以給,也可以不給。實際上是必須給,給少了還不行,低於總消費的10%可能會被認為有羞辱他人的嫌疑,會捱罵甚至捱揍。這不是法律,卻是共識的文化。

社會財富是個蓄水池,單靠收稅來調節蓄水池裡的財富分配,這個機制就太單調了,一定離不開社會中捐款文化。

國內的捐款文化還比較淡薄,還需要慢慢地培育。

周不器有這樣的覺悟。

他在紫微星個人持股2億股,承諾捐出,不是一次性地捐出。等上市後,每年套現300萬股、500萬股地捐出去,細水長流、源源不斷,每年都可以在年度慈善榜上掛名,成為國內的首席慈善家。

也算是給國內的企業家同行們做一個表率。

別特麼賺了錢都往國外跑。

在國外賺了錢不帶回國內,這種事不能強求,不能道德綁架;在國內賺了錢帶到國外去……這種事周不器堅決不能幹,不用別人要求,他自己就給自己道德綁架了。

聽過了周大老闆做的這三件事,賀陽心中有譜了。

這三板斧下來,紫微星的拆分就勢不可當了。

……

會議結束後,張一明不動聲色地跟在賀陽身邊,很隨意地問:“老周這是怎麼回事?真要都捐了?”

賀陽道:“嗯,做不了假,估計用不了多久他就會對外公佈這個決定。”

“真有魄力。”

“應該跟胡潤榜和福布斯榜有關。”

“嗯?”

“這兩個榜單,他今年都是榜首。”

賀陽一臉無奈的樣子。

張一明腳下一頓,神色微挑,壓低聲音,“你是說……他怕了?”

賀陽比較坦然,笑道:“也許吧,凡是當過榜首的,就沒一個不出事的。不過他沒事,精明著呢,每一步都很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