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下的傳說 作品

第685章 移交

    表面看來,人們的結婚年齡越來越晚,最終導致結婚不再流行;而實質上,這是因為人類心理上需要的,並不是異性之愛。人僅僅只是需要同類而已,而這與性別無關。

    既然人類心理上需要的是同類。婚姻並不一定滿足這種需求。

    很顯然同性天然更加相似。既然,作為同類的心理依賴,遲早要取代異性之愛。為什麼大家不乾脆和同性結拜,由同性別的兄弟或者姐妹構成一個熱鬧的大家庭,大家一直生活在一起呢?

    歷史正是這麼發展的。

    自古以來,如果由異性構成的家庭中有少數實現了情感上的幸福,滿足了心理需求。那是碰巧了。

    因為婚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首先滿足的是“經濟”上的需求。

    由婚姻構成的家庭,是生育和撫養子女的社會基本結構。在神州沒有實行社會化撫育制度之前,婚姻是保證人類在生理和文化兩方面,不至於迅速滅絕的唯一選擇。

    說穿了,婚姻構成的家庭,是一種經濟結構。和愛情的關係不大。構成家庭的男女雙方,以及雙方的原生家庭,更接近於一種共同事業的關係。男女雙方在投資相當的情況下,近似於同事;而在投資懸殊的情況下,就接近於上下級了。在古代君王的家庭中,君主有許多妻子,同時也是他的下級。

    婚姻用經濟條件保證,雙方的共同後代,在物資充裕的情況下出生與成長。營養充足,不至於缺衣少食。甚至還為後代的後代延續,提供各種物資和技能的保障。

    自古以來,婚姻關係事關人類的存續或者滅絕,因此意義十分重大。

    隨著社會的工業化發展,婚姻被逐漸侵蝕。

    社會大分工取代家庭內部的性別分工,家庭在社會中兩種性別群體之間的經濟配置能力逐漸失靈。結婚率和人口出生率,也就隨之不斷降低。

    為包括神州在內的亞洲東部帶來了人口危機。

    這是落後的社會制度與人口再生產之間矛盾的必然結果。

    在有了社會化撫育之後,婚姻的基礎就徹底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