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 作品

第四百五十二章:終於回來了!


“大嫂,為什麼你們害怕還是大明子民,大明也進行了鄉土村社啊。”

 
烏雲琪格忍不住,好奇詢問。

 
這位說話的大嫂,很明顯是從中原遷徙而來。

 
這才幾年時間,怎麼就這麼擔心再次成為大明子民。

 
據她瞭解,大明現在也不差啊。

 
兄長麾下,一群研究經濟的讀書人,在兄長的指導下,搞出什麼通貨膨脹之類的術語。

 
說什麼,大明近一年發生的物價明顯上漲,是由於錢多了造成的。

 
說實話,她還是第一次聽說,錢多了不好。

 
這位大嫂看了看烏雲琪格,又看了看朱棣,有些怯怯。

 
話從口中禿嚕出來,她才意識到,王爺也是陛下的兒子,現在大明當家做主的還是把他們從元末戰亂拯救出來的皇帝陛下。

 
她經歷過元末戰亂,當然挺感激朱皇帝平定天下。

 
可更感謝燕王殿下。

 
這樣的日子,以前大夥兒從未想過。

 
朱棣見這位大嫂不敢說了,笑道:“大嫂,其實我也想聽聽,你們為什麼害怕再變成大明子民,這就意味著,肯定咱們燕藩做好的事情,大明沒有做好,你們的聲音,更能讓我們明白,今後咱們燕藩的執政,該堅持哪些,該改變什麼。”

 
朱棣儘可能收斂這些年獨掌一方,日盛一日,令人敬畏的威嚴。

 
這位大嫂受到了極大鼓舞,咬牙,說道:“王爺,俺們聽說,朝廷雖然大面積推行鄉土村社,可沒有施行僱工身股制,朝廷走一步退半步,將來的鄉土村社,會不會也後退回去?”

 
“還有……”

 
一群婦女隨之全都放開了,嘰嘰喳喳說著她們心中的擔憂。

 
“朝廷也沒有施行免費的村學。”

 
“朝廷的官老爺,沒咱們燕藩的和氣,咱們燕藩的官老爺,從不會對咱們百姓吆五喝六,有些縣太爺,甚至還親自給我們村,村辦工坊生產的東西,聯絡商人……”

 
……

 
新式的側開門馬車緩緩啟動。

 
朱棣坐在車內,向衝著他們招手的百姓揮了揮手,許久後,才扭頭,靜靜沉思。

 
哎!

 
許久,嘆了口氣,“伱說百姓沒有長遠目光吧,但他們看問題挺實在的,就因為聽說朝廷沒有推行僱工身股制,走一步退半步,就擔心,將來連現在推行的鄉土村社都會倒退回去。”

 
至於官員對百姓客氣。

 
不敢像大明那樣,對百姓頤指氣使,他倒是一點兒都不奇怪。

 
明白官老爺為何對士紳客氣。

 
就明白,為何現在對百姓客氣。

 
完不成稅賦徵收,當官的是要捱上面責罰的。

 
關乎自己的官帽子。

 
可現在鄉土村社的百姓,形成了一個個經濟一體化的小集團。

 
已經不是原來的一盤散沙。

 
原來,一家人受到官權的欺負,即便是同村乃至同姓同族,其他人大多都會冷眼旁觀。

 
可現在不會。

 
“之前,有人上書,向我諫言,把徵稅的任務,交給鄉土村社這個領導集體,當時我有些意動,同時,也有些猶豫,一旦把徵稅權,賦予鄉土村社的領導集體,就等於對一個個本來不在權力體制內的領導集體進行了變相賦權,民選出來的領導集體,就極可能因為得到這項權力,為所欲為。”

 
這次出來,到處走走看看,坐下來和百姓聊一聊後。

 
他就更不會這樣做了。

 
“這些向我提出這種諫言的官員,分明已經感覺到,徵稅這個問題,隨著百姓政治地位、經濟地位、集體力量的增加,已經不是一件可以吆五喝六,頤指氣使,甚至有利可圖的事情,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大家當然不想幹了!”

 
不想幹,他也要逼著他們幹!

 
“絕不能讓來自民間群體,對官員形成的壓力,消失掉,這種壓力,能長期有效,很好的遏制官僚風氣。”

 
當初他曾設想過。

 
當商業進一步發展,徹底取消農業稅。

 
現在看來,可以不斷減輕農業稅賦。

 
但絕不能取消。

 
“農業稅,如今看來,已經不單單為政權營運提供錢財支撐,更是遏制官僚風氣的一把利器,一旦官員無法從與百姓這種互動中,感受到壓力,他們的官僚風氣,必然會迅速猖獗氾濫。”

 
徐妙雲笑笑,詢問:“那你設想中的百姓監督制度,準備什麼時候執行?”

 
四郎設想中。

 
一個縣,將來會有零零散散幾百個村子。

 
這些村子,內部要從鄉土村社領導層外,選出代表,參與縣一級的監督。

 
比如監督各種公共建設,如農田水利、道路等維護,徵召徭役,支出明細等等。

 
將來,還要對審判做出監督。

 
比如,如果縣府審判被罰之人,認為自己有冤情,只要集齊臨近周邊,數個村,鄉土村社集體支持,村民代表,就能要求上一級州府重新公開審理調查。

 
審理結果,最終還要向本縣百姓進行公示。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一旦數個村都認為審判不公。

 
這種情況就意味著,審判結果的確引起了很大民怨。

 
上一級州府進行公開審理。

 
即可以有效減少冤假錯案。

 
同時,也能疏導民怨。

 
如果連本村周邊數個村鄉親的支持也得不到,要麼是審理判決是對的。

 
要麼,就是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連周圍人都認為,沒必要為了一口氣,而鑽牛角尖。

 
這類為了一口氣,鑽牛角尖的百姓不是沒有。

 
而且還不少。

 
就如同這個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一樣。

 
政權運營也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永遠都是在照顧,籠絡絕大多數人。

 
朱棣搖頭,“還不到時候,至少得二十年以後,新生代普遍掃盲後

 
越是精英層,越是骯髒。

 
這是必然的。

 
“百姓做點壞事,頂天了,就是偷人家幾顆雞蛋,掐幾個麥穗,可精英層的骯髒齷齪,那才叫真正的惡,就拿我來說吧,為了給整個大明起到警示作用,告誡大明各地鄉土村社,不能接受士紳入股參與,我可以明知福建好幾個村發生了,百姓過的宛若牛羊牲畜,可我就能硬著心腸,放任自流,只為警鐘敲響時,足夠振聾發聵。”

 
“我的出發點還是為了多數人,但我明知,卻放任自流的內幕被傳出去,依著百姓的質樸,會怎麼想?”

 
“而很多時候,頂層權力鬥爭的骯髒齷齪,還沒有我這種好的出發點,大多是為了自身,或者是某個小圈層的利益,做一些骯髒齷齪的交易和勾當,這些事情傳出去,百姓的質樸價值觀,如何認同我們這個政權?”

 
他不光是為了維護他這一系的政權考量。

 
也在思考。

 
即便百姓因為未來頂層權力鬥爭的骯髒齷齪,把他這一系的政權推翻了。

 
再擁立一個政權,還能比他現在構造的這一套好?

 
這世間,永遠沒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無非是,矮子裡拔高個罷了。

 
……

 
臨近中午。

 
朱棣一行人抵達馬尼拉灣。

 
如今的馬尼拉灣,經過數年發展,已經完全大變模樣了。

 
呂宋三百萬人口。

 
整個馬尼拉灣,常住人口就有七十萬,還有十幾萬流動人口。

 
流動人口主要來自於海商船隊,以及呂宋各地,來馬尼拉灣做生意的商人。

 
馬尼拉也不叫馬尼拉了。

 
叫燕京。

 
天下第一的天然海灣,如今被稱作燕京港。

 
整個都城,坐落於海灣兩側。

 
北側,東北部,靠近密集的紅樹林地帶是朱棣選定的王宮。

 
除此之外,北部還集中有體育競技區、花園廣場、中樞國子監、中樞各部辦公官衙也設置在海灣北部。

 
整個北部,是一個集政治、文化、體育的中心。

 
海灣南邊,紅樹林中間,有一條寬闊的水泥硬化永備道路,直接連接南部的陸軍大營,以及海軍軍港。

 
除此之外、水泥廠、鋼鐵廠、制磚廠、手搖縫紉機廠、玻璃廠、以及正在新建的自行車廠、鐘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