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 作品

第四百四十一章:讓新軍栽個跟頭的殺手鐧!


                 所有人都看著朱棣。

  其實,朱棣不讓親自教導數年的學生,從政或從軍,反而搞這些雜術之事。

  他們也很好奇。

  這不是純純的浪費人才嘛!

  朱棣笑笑:“父皇,孩兒希望他們能平平安安的,何況,孩兒現在這裡的發展,也需要有人往技術性方面鑽研,事實證明,只有技術能提高軍力國力,能改善民眾生活,若是孩兒的學生不帶頭鑽研這些,全都削尖腦袋去當官,誰還願以搞這些?”

  “這幾年他們還年輕,趁著他們精力最旺盛,腦子最靈活的時候,支持他們往這些,被讀書人視為雜術的方向鑽研。”

  “做出成績了,孩兒給他們憑功封爵。”

  “實在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到時候再為官也不遲,那個時候,他們應該是二十七八,正是一個人趨於成熟穩重的時間,反正,孩兒也不準備搞類似朝廷的科舉制度……”

  朱標微微驚訝,追問:“老四,不搞科舉制?那你準備怎麼搞?”

  這回所有人更加驚訝了。

  朱棣轉頭看了看百官。

  他能感受到,又有一股強烈的憤怒在洶湧壓抑著。

  也是,這些大人們,全都是憑科舉走到如今的高位上。

  他不搞科舉。

  首先這些大人們從情感方面出發,認為他貶低了科舉制。

  其次,他們更擔心,大明效仿他即將說出來的這一套。

  可,他要顧慮他們的感受嗎?

  哼!

  朱棣暗暗冷哼,收回視線,落在朱標身上,“大哥,未來,我們東番要設立縣學、府學、省學、中樞國子監,不但要學習四書五經,更要學農學、商學、工學……”

  工學部分,現在沒有太過詳細的分科。

  總之就是把歷朝的建築、冶煉、手工技術,整理出來,根據難易程度,編纂課綱。

  全都收攏進去。

  “讀書人考入縣學、府學……,也不會授予任何政治上的優待權力,考中府學以上的讀書人,都可以參加燕藩治下,選聘官員的遴選考試,燕藩需要多少幹事的官員,就會定期在省府、或者中樞的指導下,進行官員遴選。”

  這樣,可以避免,製造出一堆享受政治優待,吃皇糧的人。

  一個王朝立國兩百年。

  秀才數十、上百萬。

  這些人依靠秀才身份得來的政治優待,對一個國家的財富侵佔太嚴重了。

  為何歷朝歷代,不斷通過科舉或者其他方式遴選人才,予以政治優待?

  說白了,就是擴大統治階層的群體。

  維護統治罷了。

  可真能維護的了嗎?

  縱觀古往今來歷史,一個個王朝,就是被這群人吃垮的!

  但他們不這麼搞又沒辦法!

  一些有能力的人,哪怕花錢養著,也必須籠絡到統治集團內部。

  “王爺,如此一來,那麼多學有所成的讀書人,掌握知識的讀書人何去何從,會不會對王爺燕藩產生怨念?”

  眾人聞聲向後看去。

  敵視朱棣的百官,瞧著方孝孺,暗暗恨得咬牙。

  朱四郎這樣搞才好呢!

  他的統治註定長不了!

  方孝孺這個叛徒,竟然出言提醒!

  朱棣含笑看著方孝孺,“希直兄,難道學知識只是為了當官嗎?我可以很肯定的對你說,未來,對於有才華的人來說,當官絕對不是一個發財的好途徑。”

  “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全面建成,在這種制度構架中,農民、商人、僱工已經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隨著經濟發展,經濟地位的提升,政治地位必然會進一步加強,官員還想象以往,予取予求?”

  “不怕人家一個村團結起來的農民、一個商行,團結起來的僱工揍死他嗎?單獨的個體,面對權力是,什麼都不是,可當人數發展為數百、上千,哪個官員敢欺壓,鬧出點亂子,上面為了平息民怨,都會徹查,把他丟出去!”

  ……

  許多人隱晦敵視看著朱棣侃侃而談。

  這就是大家痛恨、仇視朱四郎的原因。

  他這套歪理邪說,如果大明全都照搬,這官當的,還有什麼滋味兒!

  “未來,不想當官或者沒有能力當官的讀書人,可以憑藉學到的工農商知識,自己去搞工坊、搞商貿、也可以去工坊擔任技術性管事,不但可以在所處生活環境中擁有不俗地位,同時還能賺取更多的財富,又能為民間技術、文化、文明發展提供推動力。”

  一些真正在百姓中,擁有巨大聲望的。

  對科學技術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

  朝廷以封爵的形式,表彰一下。

  瞬間,就能贏得全面好感,將民心收割到燕藩統治這邊來。

  比大明現在這套科舉制,氾濫分配政治優待要好得多。

  其實很多考中功名的人。

  只是善於考科舉罷了。

  沒做出過任何貢獻,影響力也有限,憑什麼讓他予以其政治優待?

  一個統治集團,凡是包含優待二字,任何形式的優待,就意味著,這種資源極其少。

  越是氾濫,只會加劇吞噬這個政權集團。

  李善長聽著朱棣講述,略微沉吟,詢問:“王爺,若是如此,當官的權力邊際被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進行了限制,同時得到的財富,還不如去搞僱工身股制、鄉土村社,如此,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是就不會參與權力,沒有最優秀的人參與權力,對一個政權的建設,恐怕也並非好事吧?”

  朱棣含笑點頭。

  不得不說,李善長的確是個十分有能力的人。

  “是會有這種情況,而且,未來這種情況,肯定會十分嚴重,不過我認為沒什麼,首先,他們的才華,即便不去為官,在民間推動農工商發展,一樣推動了時代進步……”

  “孔孟老這些先賢,也沒有為官吧,可他們留下的思想哲學,卻推動了咱們中原文明,幾千年屹立於世界之巔,這就證明,人傑不一定要擁有權力才能推動時代進步。”

  “其次,我認為,人才全都進入權力系統也並非好事,就好似,一些本來追求財富,特別有能力的人,這種人進入權力系統真的是好事嗎?”

  “我看未必,相反,如果一個政權形成一種,只有追求更大的權力,才能滿足私慾的制度,把一群私慾心極重的人,放入權力系統中,一定是毀滅性的。”

  縱觀歷史上那些奸臣,其實都特別有能力。

  沒能力,還想當奸臣?

  做夢!

  “與其如此,我認為,不如在制度設計上,主動讓這些有才能,卻私慾心極重的人,儘可能瞧不上權力!”

  “未來,一個人有才華,如果還想進入權力系統,要麼就是圖名,要麼就是懷揣著一顆造福百姓之心,亦或是,一些能力比較中平,想求一份踏實安穩,我觀歷史,幾千年了,真正力挽狂瀾解民於水火的人傑,有,但很少,這部分人,無論是什麼樣的制度形式,他們都會一往無前,雖死無憾。”

  文天祥、于謙、海瑞……

  他相信,如果這些人在燕藩的制度下,一定可以更容易施展抱負。

  “相較於吸納傑出的人才,我更希望,權力系統中多一些實幹家,資質中平不可怕,只要實幹就成,一個人中平,可成千上萬中平者,踏踏實實做事,碰撞出的智慧,比那些鑽營財富和享受的人傑,所產生的作用更加大。”

  這可不是他胡說八道。

  其實,這就是人民史觀和精英史觀的區別。

  他堅信勞動者創造歷史。

  其實,他燕藩現在的文官體系就是最好的證明。

  進忠他們這群人,說實話,資質都不是特別厲害的那種。

  可就是因為踏實肯幹這四個字。

  瞧瞧這些年做了多少事情?

  安置村搞得井井有條。

  他當甩手掌櫃,進忠給他管著錢袋子,海陸軍精銳打造出來了,還有雞籠嶼現在這片工業發展雛形。

  踏實肯幹,再配合贏得百姓信任,農民、僱工、匠人肯豁出去幹,才有了東番現在這片基業。

  如果沒有北平軍民捨生忘死的付出,于謙這樣的精英也不可能做成那等力挽狂瀾之事。

  與其追求人才。

  不如把適合的人,放在適合的位置上。

  能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搞研究的人,哪怕他只有三流的水平,都比那些整天無法安定下來,總是得隴望蜀的人傑強。

  李善長、方孝孺等人露出沉思之色。

  朱元璋笑道:“好了,咱們去看看你給春曉他們搞的大藥房吧。”

  其實,他也有很多話想和老四談談。

  可現在不是時候。

  大藥房建設在雞籠嶼土橋村內。

  不但大藥房在雞籠嶼土橋村。

  就連暫時被軍情司代管的農科司也在這裡。

  三方合作,農科司研究農作物同時,也幫大藥房研究藥材人工種植,研究如何確保藥性。

  剛進村。

  就遇到了趕著馬車,出村的八叔等人。

  朱元璋、馬秀英親切詢問八叔等人在雞籠嶼住的習不習慣。

  八叔等人也早有很多次面見聖駕的經歷,並不緊張,笑呵呵回答習慣,孩子們都在這裡,土地肥沃,他們農民就習慣,就能紮根。

  朱元璋含笑點頭,指了指八叔等人馬車上綁著的大甕,好奇問:“伱們這是要幹什麼去?”

  “陛下,俺們去工坊買水泥,在村子裡修建一個小魚塘,俺們決定讓村裡的青壯勞力學習駕船,然後村裡投資一艘小船,就在雞籠嶼外海附近捕撈魚,大的回來製成鹹魚幹、或者醃製魚、小的和一些沒有價值的,養在魚塘內,餵養雞鴨豬,然後販賣給商賈,亦或是四郎的軍隊,總之,只要是肉食品,俺們打聽了,銷量還不錯。”

  ……

  朱標聽著八叔等人,你一言我一語,說的頭頭是道。

  就更加遺憾當初放八叔等人離開大明瞭。

  土橋村這群人,表面看雖然還是一群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