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七章:東番是不是比福建更加震撼!


                 “可以啊!”

  朱允炆聽著朱標回答,抿唇忍著心中激動竊喜,小手攥著馬韁,更緊了幾分。

  “呂大人……”

  後面馬車內,胡惟庸看著朱標、朱允炆父子,放下車窗簾,笑道:“呂大人瞭解太子爺的性格,今後培養允炆皇太孫,就照著太子爺的方向培養……”

  他倒不奢求,朱允炆像極了太子。

  太子將來就會廢了太孫,立朱允炆為儲君。

  這種可能性很小。

  太子的光芒,這些年雖然被朱四郎遮掩了很多。

  但誰要是把太子當做一個昏聵之人,誰就要倒大黴。

  “允炆殿下越像太子爺,太子爺在太孫身上,看不到的東西,就會在允炆殿下身上看到,必然會更加喜歡允炆殿下……”

  反觀太孫朱雄英。

  太像朱四郎了。

  若是將來朝廷和朱四郎的燕藩交惡,太子爺看到太孫,就好像看到了朱四郎。

  必然心生牴觸。

  此消彼長。

  未來可就有意思了!

  “這種局面,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很高,太子爺即便不廢太孫,也會把更多的父愛給允炆殿下,更會給允炆殿下更大的權力……”

  呂本聽到這裡時,眼睛頓時一亮。

  更大的權力,若是再有他們倒燕聯盟的支持。

  太子爺百年之後。

  他家麒麟兒,就能挑戰朱雄英了!

  呂本強忍激動,抱拳,手微微顫抖,“胡相金玉良言,我記住了!”

  ……

  “舅舅……”

  不遠處,常升騎馬追上藍玉,隱晦看了眼朱標的方向。

  和藍玉一起的沐英、瞿能、朱能、丘福等人察覺常升有話要和藍玉說,相繼告辭離開。

  瞿能、朱能、丘福等朝廷軍中,年輕一代佼佼者,是朱元璋點名伴駕南巡。

  朱元璋的目的也很簡單。

  這些年輕一代,在他心中,未來會承擔,大明軍改的中堅力量。

  此番軍改。

  朱元璋吸取之前編練四鎮新軍的教訓,痛定思痛,決定進行深入改革。

  不說要一掃所有舊軍風氣。

  但大明百萬精銳,一旦重新整頓改編。

  至少要達到朱棣燕藩陸軍八成的水準。

  同時,還要依託藍玉、沐英、丘福、瞿能、朱能這些表現優秀的將領,打造幾支絕對的精銳王牌。

  作為大明朝,最利的拳頭!

  這幾支王牌精銳。

  努力目標就是朱棣的陸軍第一鎮!

  至少要和陸軍第一鎮齊平!

  所以,才帶著丘福等人南巡,讓他們再去整體觀摩朱棣的新軍。

  ……

  藍玉收回視線,嚴厲看著常升,不等常升開口,就率先警告:“我提醒你,燕王是咱們常藍兩家的恩人,見了燕王,你給我夾著尾巴!常茂死了,我一點不可憐,你若是像常茂,就算伱娘,我姐姐再疼你,我也會親自動手!”

  他太怕,死了一個常茂。

  這個親外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再跳出來針對朱老四。

  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是有限度的。

  肆無忌憚消耗這種情誼。

  一定會喪失殆盡。

  一場北征,太子一些做法,已經讓朱老四心涼一大截。

  若非有雄英這個朱老四當兒子撫養教導數年的紐帶。

  恐怕朱老四……

  至少,當初北征之後。

  朱老四就不是隻搞一個關中血案了!

  提及朱棣。

  常升臉微微變白,忙搖頭,“舅舅,我就是有一百個膽子,我也不敢和燕王交惡,而且他對雄英這麼好……”

  大哥常茂‘自盡’的消息傳回後。

  他雖然有點竊喜。

  可更多是對朱老四的恐懼。

  暗殺啊!

  政治鬥爭中,直接搞暗殺!

  這等沒有底線的手段,太可怕了!

  藍玉見常升是真的害怕了,這才轉移話題,“你想說什麼?”

  常升眼神再次隱晦看向朱標的方向,低語:“舅舅,太子爺對朱允炆是不是太好了,會不會威脅到雄英?”

  藍玉看了眼朱標方向,擰眉低語提醒:“我不做什麼,你也不要做任何小動作……”

  這樣叮囑,還不放心,補充道:“南巡迴朝後,你們兄弟就跟著舅舅去示範區吧。”

  他們常家這些男丁,比起徐家真的差太遠了。

  當然,徐家徐輝祖、徐增壽、徐膺緒能有現在這般優秀。

  朱老四功勞很大。

  他肯定比不上朱老四。

  但這些年,他和過去的自己,也完全不同了。

  他相信,把這些外甥帶在身邊,讓他們去軍中,去示範區的鄉土村社摸爬滾打,一定能有所長進。

  他和張玉相處的很不錯。

  張玉也是個有能力的人。

  相信張玉也願意教常升兄弟幾人。

  ……

  至於朱允炆……

  他不準備對此事,發表任何態度。

  他相信太子即便再喜歡朱允炆,也不可能廢了雄英。

  只要這條底線不動搖。

  太子的父愛給哪個孩子多點,關係不大。

  “太子喜歡哪個皇孫,這是太子的家事,我們不要插嘴,我們插嘴,只會引起太子對我們的反感,甚至對雄英的反感,明白了嗎?”

  常升低下頭,心中很不舒服,可還是點了點頭。

  ……

  心思各異的龐大南巡隊伍,緩緩前進。

  ……

  朱棣在嘉興府海寧衛登陸。

  沈旺、沈至父子親自前來迎接。

  前往湖州府路上。

  沈至在沈旺有事離開朱棣身邊時,滿臉歉疚道:“王爺,本來我大伯、二伯他們也應該來迎接王爺和王妃的……”

  最初,資產稅的消息傳到江浙。

  江浙地方士紳豪強,紛紛怨氣沖天,對王爺充滿敵意時。

  大房、二房壓力雖然很大。

  但也決定,頂住壓力來嘉興府迎接王爺。

  “可我小姑父顧學文從金陵回來,帶回了金陵的消息後,大房、二房就有很多人跳出來反對……”

  朱棣笑笑,“無妨……”

  他倒是能理解沈家大房、二房。

  畢竟他們還要留在中原。

  事情雖然做的有些不地道,可他也懶得計較。

  相較於沈家大房、二房沒來迎接他,他對資產稅在金陵的消息,更加感興趣,“你詳細與我說說,你小姑父帶回來的消息。”

  “王爺的資產稅論述傳回金陵後,士紳官員對此再度喊打喊殺,這些人趁著百姓搞不懂資產稅到底好不好,就展開一場資產稅汙名化行動,聽說,現在金陵百姓,都不敢提資產稅了。”

  朱棣含笑搖頭,“這種情況,將來在燕藩推行資產稅時,倒是要提前預防。”

  既得利益的精英層面對有損他們利益的改革。

  最喜歡利用百姓搞汙名化。

  別說這個時代。

  就是放在後代,教育普及的時代。

  也照樣能發揮奇效。

  有些短時間內鎮痛,但對長遠十分有利的革新,百姓即便受教育,也看不明白。

  “你呢,你對以田畝、房舍、店鋪為依託的資產稅,有什麼看法?”

  沈至笑笑,直言不諱道:“王爺,這樣肯定損害了我的利益,不過,我都這麼富有了,這點蠅頭小利,我不在乎,而資產稅的推行,其實也十分有利,像臣這種富有的人,一旦成為稅收主體,一個政權運轉,對普通百姓就更加溫和,百姓手中有錢,生意好做,其實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件好事。”

  在聽聞王爺的資產稅設想後。

  他就對燕藩未來更加看好了。

  “王爺其實在設立兩個稅收主體,取消田畝稅、人丁稅,重視商稅,其實就是把過去的農業稅為主體,轉移到商稅為主體。”

  “而資產稅論述,則是把稅賦徵收的主體對象,從普通百姓轉移到掌握更多財富的人群中。”

  “無論任何一個朝代,人一旦富有了,就一定要搞排場,建大宅子、養活一群家丁僕從、購置田產,我們這部分人,得到更多的財富,理應通過稅賦方式調節,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是在民間層面,不經官府權力,避開雁過拔毛,層層貪墨,進行直接的財富平衡,以商稅為主體、結合資產稅,則是通過權力進行再均衡,以維持政權的正常運轉。”

  “同時,無論是鄉土村社,還是僱工身股制,並沒有限制有能力的人,得到更多,依舊充分予以了,民間有能力者,成為一個時代的佼佼者。”

  ……

  王爺這套制度設計,絕不是古代那種不切實際的大同天下。

  充分考慮到了人性自私一面。

  也容許人性自私。

  就比如鄉土村社。

  如果特別有能力的,賺取第一桶金,不想在留在鄉土村社,完全可以離開。

  准許離開。

  但從制度上確立了,不準任何人將鄉土村社據為己有。

  朱棣微微詫異,笑道:“沒想到你理解的這麼深刻,過去咱們中原歷朝歷代,是一種精英經濟、精英政治,有能力的,無論財富還是權力,都會得到最多,最終一定會造成財富和權力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引發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只能改朝換代……”

  “而咱們燕藩,權力要適當分配給底層百姓,同時,要把財富的四五成流向底層百姓,我把這種經濟,稱之為人民經濟,你們這些有能力者,經過鄉土村社和僱工身股制第一次財富分配,再經過商稅、資產稅第二次財富分配後,你們的財富是得到了燕藩律法確認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們得到的財富,從燕藩制度角度,完全具備正義性。”

  “從百姓層面,你們的道德品質,經過第一次財富分配,經得起檢驗。”

  “制度認可你們,百姓從道德方面,認可你們,其實你們更安全。”

  ……

  “未來,未來十年之內,甚至五六年之後,大明境內,隨著鄉土村社全面推行完成後,財富必然會發生井噴式爆發,如果朝廷沒有大無畏之勇氣,搞僱工身股制,就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農村是人民經濟,而數以千計的省府州縣城內,會形成精英經濟,到時候,咱們在海外,一起看一看,到底是全面的人民經濟好,還是精英經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