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暗夜轟鳴!



            “海童,有必要這麼緊張嗎?”

當海童提出,今晚城內所有步軍精銳,全都登城值守後,一名萬夫長便提出異議。

其他幾位萬夫長,也紛紛看向海童。

大家都是萬夫長。

海童只不過是被王爺,任命為守城主帥罷了。

海童環視袍澤,嚴肅道:“諸位,當初遼陽被明四皇子千里奔襲攻破的教訓,大家已經忘記了嗎?”

幾位萬夫長神色漸變凝重。

當然記得了!

十分慘痛的教訓!

“我們任何人小覷、輕視明四皇子,都是對我們自身不負責任,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明四皇子恰恰有可能這樣做,並且做成!我想,大家都不想成為明四皇子的俘虜吧?”

“好了,海童別說了,我現在就調兵去北門。”

“對,我會親自坐鎮!”

“他明四皇子只要敢來,這和林,定是他折戟沉沙之地!”

……

萬夫長們紛紛表態起身離開。

海童帶著回來報訊的千夫長,親自登上南城甕城城頭。

和林是蒙古人過去的政治、經濟中心。

雖然蒙古人沒有建城的傳統。

但卻在和林,修建了一座城牆高達四五丈,同時配有甕城,雙層防禦體系的堅城。

這是脫古思帖木兒,捕魚兒海都不曾有的。

海童趕到城頭時。

麾下兩萬步卒精銳已經全部登城。

站在城頭邊緣,凝視遠處黑暗,片刻後,視線收攏,落在城外,圍坐在篝火堆旁,吆喝痛飲的斥候隊將士。

微微皺眉,扭頭,吩咐斥候隊千夫長,“你下城,約束好斥候隊,率領斥候隊去城西隱藏起來,若今夜明四皇子的陸軍第一鎮真的攻城,就在他們攻城最為激烈時,予以雷霆打擊!”

千夫長唇角抽抽。

雖說,現在的天氣,氣溫暖和,去城外也無妨。

可他們趕得著急。

並未帶任何紮營輜重。

而且海童萬夫長的意思很明白。

大夥兒連篝火都不能點,要秘密隱藏在城西。

至於這麼緊張嗎?

他不信。

明四皇子真的今晚攻城。

陸軍第一鎮短短几天時間,奔襲千里。

還有戰鬥力?

他們騎在馬背上,人歇馬不歇,都累得夠嗆。

何況,陸軍第一鎮都是一群漢民組成的軍隊。

他們的耐力,還能比得上他們草原人?

……

千夫長滿腹牢騷,最後,在海童越發嚴厲的眼神注視中,再次悻悻乘坐吊籃下城,帶著麾下千餘騎,罵罵咧咧中前往城西隱藏。

海童目視斥候隊隱藏起來,才收回視線。

目光再次,投向遠處黑暗中。

他是洪武九年,從遼東逃回遼陽王麾下的。

那年正月,剛好發生了明四皇子被貶之事。

他之所以叛逃大明。

說實話,是因馮勝。

朱皇帝把他們這些蒙古歸降將領,配屬給前線明軍將領。

希望用他們在大明受到的優待,勸降更多元軍將領。

當初,他也積極為大明朝奔走聯絡,說服很多對北元未來,感到絕望的將領歸降大明。

可馮勝卻屢屢把他的功勞,據為己有。

又加,他看出馮勝想當遼東王的野心。

歸降大明後,他也深知,大明勳貴和朱皇帝之間的矛盾。

沒有上升希望。

又加看到大明內部鬥爭矛盾極為激烈。

他就琢磨,若是大明類似馮勝這些擁有兵權的勳貴,紛紛和朱皇帝對著幹。

一統中原,新生的明王朝會不會分崩離析?

畢竟,朱皇帝出身太寒微了。

沒有任何底蘊。

若是麾下這些勳貴造反。

朱皇帝的大明江山,真有可能曇花一現。

若真如此。

他們蒙古人痛定思痛,或許還能捲土重來。

若是再次捲土重來。

他們蒙古人應該能吸取上一次統一中原的教訓。

想要統一中原,就必須堅定不移的把自身變為漢人,接受中原的漢化。

這種觀點,整個草原精英層,在從大都撤退後,就都如此反思過。

多重因素促使下。

他最終逃回遼陽。

沒想到,後面事態發展,與他所判斷的完全不同。

並未出現,朱皇帝與勳貴間,尖銳不可調和的矛盾!

現在看來。

明四皇子發揮了很大作用。

據說,明四皇子縱橫草原凱旋後,明朝驕縱的武將就老實了。

帶回傳國玉璽,朱皇帝天命所歸更是被中原百姓認同。

再後來,就傳出,明王朝全面推行明四皇子提出的鄉土村社。

民心進一步凝聚。

朱皇帝的皇權更加穩固。

若無明四皇子的巨大貢獻,他可以十分肯定,以他降明後,對大明局勢觀察。

朱皇帝和武勳之間的關係。

斷然不可能如此穩固!

“明四皇子,你們大明的君臣,可曾全盤梳理過,你對大明局勢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海童失笑搖頭。

恐怕沒有吧?

若有,大明內部,就不該有那麼多人,容不下明四皇子。

他可聽說,大明很多人都特別恨明四皇子。

……

臨近子時。

一輛輛馬車,靠近距城五里左右。

每一個將士深陷的眼眶內,一對明亮堅毅的眼睛,盯著遠處,燈火通明的城頭。

餘光,則全都崇拜、激動,暗暗看著前方,佇立馬背的背影。

朱棣擰眉盯著燈火通明的城頭。

守軍有些多啊!